只能說,厲害了二姐
長生夢的傳播是將來之事,而今京師最引人矚目的大事是不久后的天子萬壽,以及只差殿試放榜便告終止的掄才大典。
大齊皇宮,東閣之內。
此乃殿試讀卷官閱卷之所。
在眾閣臣的主持下,讀卷官們緊張地忙碌起來。他們要在三天的閱卷時間內批完三百份貢士試卷,并給每一份試卷評價等次。
每屆殿試閱卷時間不定,最緊張的時候只有一日,三日相對而言已十分充裕。
東閣之內,燭光亮了一夜。
次日天明,沙沙聲依舊不絕于耳。
讀卷官拿過一份份彌封的試卷,目光從右往左一掃,近乎機械地在其上圈點。優秀者評為上一等,略差些的就評為次二等。
之后,所有被批閱過的試卷會交到閣臣手中,上一等列為二甲,次二等列為三甲。
而閣臣還要選出三份一甲進士試卷,親呈御前請天子進讀,由天子御筆圈定名次。
這便是殿試閱卷的大體流程。
東閣一角,批完一篇次二等策論的讀卷官搖搖頭“盡是陳腐之言,只知死讀書矣”
強國富民之道古往今來無數人探索,包括此番殿試的試卷,不少說來說去都是老一套,且大都是可行性不高的書生迂腐之見。
希望下一篇能給他一些驚喜罷
這般想著,他取來下一份試卷。
殿試不同于會試與鄉試,彌封環節依舊存在,謄錄一環卻不存。故而出現在讀卷官眼前的,都是“原汁原味”的考生試卷。
新的試卷一入手,讀卷官便從厚度估算到字數不少。他暗叫一聲“苦也”,將試卷在案幾上攤開,目光落上去卻是一亮。
好漂亮的一手字
讀卷官正襟危坐,仔細品讀起來。
讀著讀著,他的神情不斷變化。時而贊嘆,時而搖頭,最后徹底陷入沉思。仿佛擺在面前的并非考生試卷而是一道難題。
“書絕、文絕、律絕、意絕”他提著朱筆,卻遲遲無法落下,良久只是苦笑。
“奈何”
前面他還嫌棄其他考生死讀書,筆下盡是迂腐之言,如今他只恨不能收回前言。
蓋因此篇策論已然超出了他的眼界范圍。若說是標新立異,做驚世之言,偏偏他又以為句句在理,幾乎要被其中言論說服。
然而此策實在膽大包天,開海禁違背祖宗成法,推器械之道乃是挑戰千百載觀念。手中朱筆如重千鈞,他實在不知該如何下筆。將之評為上一等,他委實不敢;只評為次二等,又難免深感可惜。
思來想去,這位讀卷官擺爛了。
“索性交由眾閣老評判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