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浩能確認,這就是外星文明的圖書館。它不是某個組織的惡作劇。
這是因為圖書館里的內容太多太詳細。
只看插圖,李浩就能得出結論。
有很多都是人類無法想象的技術,但它非常符合邏輯。
也有些技術,非常接近地球的前沿理論。只要讓科學家看到圖畫中的內容。這些技術全部能取得突破。
不會有任何組織,對他進行這么大的投入,完全不值得。
到現在李浩能確定,他是得到了天大的機遇。
這應該是外星文明遺失在地球的資料庫。也可以說是圖書館。
李浩最痛苦的就是,他不認識這種外星文明的文字,完全看不懂,書籍上寫的內容。
他隨意的翻看書籍,想要找到一絲自己能翻譯,這種文字的靈感。
這里面的資料太過珍貴,能看而得不到知識,這完全是暴殄天物。
他要想到辦法,翻譯圖書館中的知識。
李浩突然看到,有一張書籍中的插畫,好像是記錄著元素周期表。
他的靈感立刻噴涌而出。“宇宙通用語,唯數學與物理。”
在數學領域,簡單的四則運算時,1+1永遠等于2。
宇宙中的物質,都是由粒子構成。氫原子的質子和電子永遠是一個。
這是構成宇宙,最基本的規律。也是現代科學的基石。
科學家的思維,就是帶領我們認知,宇宙的基本情況。
理科主要是三大科,物理、化學、生物。還有供奉為科學的皇冠,數學。
在宇宙中能通用的,也就是數學和物理。
化學這門學科,主要研究分子間的反應。它們太過依賴于外部環境。
生物這門學科,這是專門對碳基文明而設立。現在還在萌芽起步階段。
就是外星文明再先進,他們也必須遵守,宇宙中的規律。
最多利用宇宙的規律,比地球先進些,卻無法改變它們。
這樣一來,用數學和物理的知識,就可以驗證外星文明的知識。
找到他們文字中表達的意義,再通過學會文字,繼而翻譯外星文明的資料。
李浩找到這個規律后。他完全有信心,把圖書館中的知識,翻譯過來。
李浩找到思路后,他立刻翻開自己剛才發現,那個很像元素周期表的插畫。
他仔細看幾遍,這真的是元素周期表。
這么簡單的元素周期表。他第一眼沒認出來的原因是,在這張元素周期表上,不是一百多個元素,后面還有一系列元素,特別是每位元素的同位素有很多。
它的前一百種元素,大概的物理性質,和現在元素周期表里的元素基本相同。
李浩這才能確認,它就是元素周期表,只不過外星文明,比地球文明先進很多。
元素具體的名字,未知文字和地球文字的叫法肯定不同。
但他知道,找到對應元素后。最起碼可以認識,未知文字一百以內數字寫法。
這樣一來,他就可以查找外星文明的文獻。
熟練的使用數學這種工具,就說近期無法獲得其他資料。
有數學工具,李浩作為清華大學數學系的高材生。他也能更好的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