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到晚上的時候,李浩回到自己的房間。
坐在床邊,看向月球,在月光的映襯下,來到圖書館中。
他每天晚上堅持學習幾個外星文字。
現在認識的還很少,只能先破譯數學和物理領域的文字。
他感到困倦時,躺在床上,深沉的睡去。
第二天早上,李浩先來到公司,接收到朋友發來的語音輸入法程序。
他對智能語音輸入法進行最后的整合。
周云笙去找韓萱,設計公司的軟件服務協議。
也咨詢一下開公司,所需要避開的法律陷阱。
李浩看著逐漸完成的語音輸入法。
這個輸入法是安卓端的輸入法,這是因為現在安卓手機,在智能中的數量最多。
主要是他那幾個朋友,最擅長的手機應用編程,就是安卓軟件。
除了圖標沒有優化好,整個程序很丑之外,他已經完全具備一個語音輸入法的功能。
因為有人工智能鸚鵡在后臺服務器提供服務。
這個語音輸入法,它有三大特殊的功能。
第一個就是個性化口音識別。
它為每一個用戶,專門生成一個口音數據庫。
無論是多重的口音,只要經過一兩遍的糾正,語音輸入法就能記錄這個口音。
第二個就是情景識別功能。
漢語中有很多同音詞,它們的意義千差萬別。
在人工智能鸚鵡的分析下,它可以根據語音,來自動輸出適合的文字。
第三個功能就是全語言支持。
它支持世界任何一個國家,官方的語言。
還可以進行基礎的文字翻譯。
比如說出漢語,輸出英語。說出俄語,輸出法語。
這個功能,李浩要感謝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和華夏、美利堅等國家的公益機構。
特別像華夏這種大國,國家的官方研究機構,已經收集到足夠語言數字數據。
這里有各個方言的數字庫,并把自己的成果,免費向社會公布。
語音輸入法內置的詞庫,就是鸚鵡根據公開的數據,優化的詞庫。
周云笙突然給他發來信息,要幾段語音輸入法的代碼。
這也不是重要的東西,他直接發過去幾段代碼。
撂下電話后,李浩開始在自己的安卓手機上,安裝語音輸入法,進行實驗。
李浩說了一句,“用密鑰打開。”
屏幕上立刻顯示,用密鑰打開。而不是同音的蜜月和謎樂。
李浩又試了幾句,發現語音輸入法都可以準確的顯示出結果。
李浩最后進入終極測試。
語音輸入法設置開啟狀態,收聽電腦傳來的聲音。
他在視頻網站上,選取一個視頻,這是介紹華夏的各種方言。
李浩讓視頻以1.5倍的速度播放。
隨著視頻中傳來聲音,他看到手機屏幕上,開始出現文字。
普通話毫無問題,粵語也沒有問題。
他自己都聽不懂粵語,只能靠彈幕,判斷是否正確。
試了各種方言,連偏僻地方的小語種,李浩都進行測試。
最后語音輸入法給出的結果,是百分之百正確。
只要語音清晰的輸入,它可以準確的識別。
李浩看到這里,他露出自信,這是自己成功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