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譯界的灰犀牛來臨,人工智能將會取代大部分翻譯。同行們且行且珍惜。》
在文章中,他簡要的介紹智能翻譯軟件的能力。
文章的主體思路,認為那種沒有文學修養。只會機械翻譯的人,很快就會被人工智能淘汰。
有文學修養的人,他已經不能稱呼為一個翻譯,而是叫做翻譯家。文學水平幾乎和文學家相當。
對翻譯軟件萬般推崇的陸文遠,舉了一個簡單的例子。說明翻譯軟件的翻譯準確度。
他把《三國演義》從中文譯成俄文,再由俄文譯成英文。
最后用英文譯成法文,用來和法蘭西的翻譯家對比。
陸文遠特別指出,他不譯成中文對比的原因是中文的白話文版本太多。
無論智能軟件翻譯成什么樣?只要大概意思對,總能找到相應的白話文翻譯。
最后的結果是翻譯軟件能完美的翻譯出書中的主要意思。
陸文遠寫到這里,筆鋒一轉。他又指出智能翻譯軟件的缺點,竟然只能翻譯白話文。
而對蘊含著華夏文化精髓的文言文和半文言文,只能翻譯成白話,卻無法反著翻譯。
陸文遠的公眾號關注人數很多。他發出一篇文章,很快被多個自媒體轉載。
聳人聽聞版
翻譯這個工作,將會全部被人工智能取代。今后所有翻譯將會下崗。
幸災樂禍版
號外,號外。又有一個職業將要消失。以前有人覺得學翻譯高高在上,現在卻被機器人取代了。
解說版
陸教授反復提到灰犀牛一詞。有些讀者不明白,給大家介紹一下。
灰犀牛是指我們看得見的危險。但它平時沒有危險,我們都把它忽略。
某一時刻突然提速,朝我們撞過來。
和它相似的名詞是黑天鵝。這是指我們不可預見的風險,在某一時刻突然爆發。
這條消息在朋友圈中瘋傳,把沒有見識過智能翻譯軟件的人。也吸引過來。
隨著這條消息的傳播,也引起主流媒體的注意。
華夏的主流媒體環球時報。它在這個時代還算稍微有點責任心的媒體。
經過編輯部的詳細研究和采訪多位翻譯家。
在1月10號晚間,環球時報官網和公眾號推送了一篇新的社論。
《翻譯界的灰犀牛來臨》
副標題是我們將何去何從?
文章引用了陸文遠的話,深刻的指出在人工智能強勢進入翻譯領域后。
大部分翻譯都要失去他的本職工作,只能轉行。
文章探討國內數百萬編劇行業的從業者,他們將何去何從?
年輕人還有轉型的機會,老年人也將要退休。
但是對于事業已經定型的中年人,舊有的行業消失又無法加入新的領域。
新事物對于他們來說是最為痛苦的存在。
在文章的最后筆鋒一轉。翻譯軟件可以實現全球主要語言的互通互譯。
華夏英語課還有沒有必要存在?
對于數千萬英語老師和擁有數千億市場的英語培訓行業他們將何去何從?
隨著眾多主流媒體轉載這篇社論,由智能翻譯軟件而引起的風潮。
正在以出乎李浩他們想象的速度,席卷著華夏的輿論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