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中的畫面開始播放人工角膜的加工過程。央視還給了這個全智能生產線幾個特寫。
特別是被玻璃管緊密包裹的生產線,還有鸚鵡指揮的各種傳送物料的小機器人。
生物公司的最后一個畫面是記者采訪生物公司總經理王桐。
王桐向他介紹人工角膜的個性化定制生產模式。同時提到現在公司正在努力和各省市衛計委合作。
爭取人工角膜產品完成臨床實驗,沒檢測到問題后,進入醫院的統一采購名錄和納入醫保。
之后央視的鏡頭就轉向雨笙醫院。央視記者采訪眼科主任聶正博。
聶正博在手術之前,自信的說道:“通過我的經驗觀察,人工角膜構造的很巧妙,從它各種微結構來看和真實的角膜一模一樣。
每個患者的角膜都是不同,但根據專業的儀器,可以為患者個性化定制屬于個人的角膜。
我很有信心在患者移植成功后,恢復光明。”
最后畫面就拍攝幾個患者的手術過程。李浩終于看到接受人工角膜的人是一男一女,一個小女孩。
要是開始介紹患者的信息,男的是一個建筑工程師,由于外傷造成角膜損傷。女的是由于微整形,造成角膜感染進而引起失明。那個小女孩是由于天生角膜畸形而失明。
手術的過程雖然沒有血腥畫面。但央視也播放的畫面也進行模糊處理。只能看到無影燈下手術刀的動作。
轉眼之間就來到第二天。聶正博醫生和護士給三位患者檢查情況。
那位男患者開一下紗布之后,驚喜的說道:“我能看到了,我竟然能看到了。”
女患者聽到后大哭,說她看不到。結果發現她是沒有摘下纏著眼睛上的紗布。摘下之后,她也立刻恢復光明。
聶正博醫生很奇怪,坐在旁邊的小女孩,沒有絲毫反應。她的父母在一旁很著急。
他語氣柔和的向這個小女孩問道:“小姑娘,你有什么感覺?能看到東西嗎?”
小女孩臉色茫然地問道:“什么看,我不懂啊。我只感覺到前面東西和我摸它們的感覺不一樣的。”
聽到小女孩的這句話,他的父母立刻喜極而泣。
聶正博興奮地宣布三例人工角膜移植全部成功。
最后央視記者采訪陳思雨。這個場景是在燕京衛計委,還有紅會的領導在場。
他們宣布雨笙醫院與衛計委和紅會合作。共同開啟“光明之路”慈善活動。
雨笙醫院拿出5億資金作為項目的起始資金,同時在網上發起捐款活動,網友捐贈一元,雨笙醫院同時捐贈一元。
紅會也拿出專項慈善資金。共同給家庭困難的失明患者提供援助。并且需要角膜移植人和更換人工晶體的白內障患者到雨笙醫院可以免費治療。
燕京衛計委也作出決定,燕京多個醫院同時開啟臨床實驗,并協同完成人工角膜的各項檢查,盡快讓這個產品正式投入市場。
李浩看完整個節目,他輕松地說道:“估計王桐他們要加班一夜,緊急生產出一批人工角膜。經過這次報道后,我們的知名度一定會急劇提升。”
“一定會的。”周云笙笑著說道,“我嫂子搞慈善,現在手筆越來越大。本來只想在我們醫院做慈善,現在看來只要把慈善活動擴展到全市。
看央視現在的報道,我們公司的知名度一定會有提升,希望我嫂子也能達到自己的目標。”
李浩篤定的說道:“你嫂子現在已經達到她的目標,經過央視報道后,你們這個醫院也算知名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