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個墻立刻變成透明的玻璃墻一般。他們可以清晰地看到房屋里面的內容。
這種墻壁就是李浩看到生物實驗室內的墻壁之后。他覺得以前英吉利老外會玩,也照他們學習。還要使用更先進的玻璃墻。
這種墻壁不只能裝飾,還能起到承重作用。變化也更加靈活。
只看到里面有四個人圍攏在兩臺機器旁邊。
這兩臺機器就是一個大方盒子,但能看出來里面火花四濺。
袁定方指著他們說道:“這兩臺就是我們花費大代價買來的三維五軸高速激光數控機床。”
李浩和袁定方在這里站了一會兒。他們就來到鐵石墨烯電池的生產廠房。
李浩走進來后,他發現這里有10多個工程師正在檢修設備。有50多個工程師正在安裝設備。
還有很多不斷在廠房中走著,幾個人一組,不知道在商量著什么。
看到李浩和袁定方過來,有一個穿著橙色工作服,戴著黃色安全帽,30歲左右的青年小步跑過來。
李浩看到她一眼就認出,這是智能工廠總工程師張小強。
他選擇剛30歲出頭的張小強任總工程師。而不是選擇一位經驗豐富的總工程師。
就是因為張小強不只有青年人的朝氣,技術水準也非常高。李浩還沒看到有什么問題能難住他。
李浩看張小強過來后,向他問道:“張工,鐵石墨烯電池的生產線準備怎么樣。我們能否在6月生產出第一批鐵石墨烯電池。”
張小強露出自豪的神色,自信的說道:“我們今天就能組裝完成生產線,兩天后就能調試完。如果不出現意外情況,鐵石墨烯電池一定會按時投產。”
李浩聽到張小強說這話,他滿意極了。
繼續向廠房內看去,這些反應釜擺放的不是整整齊齊,都是按照陣列排序。
這是因為反應釜需啟動時有強磁場,這么排列是讓它們磁場互相抵消。
李浩又走到正在安裝的反應釜近前。他第一次看到工業化生產鐵石墨烯電池的反應釜。
他和實驗室內的反應釜相差太大,這里面是一個極為復雜的曲面。李浩都不知道怎么形容。
如果強行比喻,就好像是一個雙曲面,但是它的表面不是平,而是呈現好多波浪。
怪不得這種設備這么難加工,這種復雜的曲面情況。沒有專業儀器是很難加工。
他觀察了整個鐵石墨烯電池生產線。這個生產線設計的很巧妙。
李浩向袁定方詢問道:“這個生產車間設計要求是生產多少鐵石墨烯電池。”
“這只是一期工程,設定的標準是每月十萬棒。剛開始一兩個月可能不熟練,應該會有少許減產。等到穩定之后,就能達到這個數字。”袁定方很熟練的說道。
李浩看到智能工廠的情況很滿意,他勉勵了幾句就離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