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野聽到李浩的吩咐,他輕松地說道:“我們在開發完成之后就有一個科研小組,設計好設備的圖紙,他們現在正在試驗用哪種元器件能造出更穩定的設備。
我們實驗室只要求性能,不要求元器件的壽命。但真正到了工業化生產,就不能這么做了。
這個項目用的都是已知的元器件,它的結構也不算復雜。等找到合適的元器件后,工業化生產一點都不難。”
李浩聽到畢野這么說,他就放下心。畢野既然這么說,他就有足夠把握,能再鐵石墨烯電池投產時完成這個設備工業化準備。
公司這三個主要的科學家,他們性格都不太相同。
杜先宇是穩重,遇到什么事情都不急躁。畢野是細心,善于從小的細節中找尋問題。郭建濯是耐心,哪怕就是長時間不出結果,他也會按照自己的想法進行多次實驗。
李浩向畢野問道:“畢主任,有小型的設備嗎?我試一下無線充電,體驗它的先進程度。”
畢業直接從實驗臺上拿出一個巴掌大小的長條形盒子。對李浩說道:“這就是我們的小型充電設備。你可以把它看成一個用鐵石墨烯電池制造的充電寶。
我開始準備用智能手機實驗,但經過實驗后發現,現在智能手機的軟硬件和鐵石墨烯電池根本不匹配。
只要一開啟快速充電,就會燒毀里面的電路。我只能自己制作一個充電寶。它們的充電原理都相同,這個技術也不難。廠家得到鐵石墨烯電池參數后,他們很容易就設計出轉換電路。
其實要制作一個低壓低電流的充電裝置很簡單,但主要是為了配合鐵石墨烯電池,我就沒有在這個方向投入。”
畢野說完之后,他又想起來一個問題說道:“剛才介紹無線輸電技術時,我忘說了一個關鍵性的參數。
我們設備最大的有效傳輸距離是8公里,但是這個裝置的有效傳輸距離是和設備的復雜性成正比。
我們中型的設備,有效傳輸距離只有一公里。而這個小型的設備,有效傳輸距離更縮短到80米。”
李浩笑著說道:“這個我早就猜到,它的有效傳輸距離肯定和功率有關。功率都急劇下降,該讓它保持原有的有效傳輸距離。這一定不屬于能量守恒定律。”
他說完之后走到實驗臺前拿起這個充電寶,又拿起了小型的無線充電器。
李浩超過他們,只看到把充電器插上電源之后,充電寶充電指示燈亮起,幾秒鐘之后就熄滅。
李浩有些驚愕的說道:“這么多時間,充電寶就已經充完電了,還是它出現了故障。”
畢野解釋道:“它的充電速度就是這么快。這一個小的充電寶,當然用不了一棒鐵石墨烯電池。而是用很少的部分,充電速度當然快。
我們已經詳細定制了詳盡的反饋電路,只要不是強制開啟充電,當被充電的設備儲存電量低于30%時。它自動給充電器發送一個信號,開始瞬間布滿。
當設備充滿電時,又發送一個信號。讓充電器停止工作。”
李浩看到這個充電過程,他又想到一個極為重要的問題。
皺著眉頭向畢野問道:“畢主任,負責充電的電磁波譜向四周傳輸電能。
這樣會不會產生我家使用無線充電裝置。別人卻不通過我的允許,用接收端偷取我們的電能,導致我的電費急劇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