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友不吃西瓜:“我看過真實的腎臟圖片,怎么感覺這個顏色不對,希望他真的能起到效果。”
網友柳葉立刻科普:“這個腎臟很真實,我們以前看到的腎臟內部都含有血液。而這個是從機器中制造出來,它里面沒有血液充斥。
看起來和我們平常看到的腎臟顏色略微不同。只不過我十分擔心他們這種保存手段是否會傷害細胞的活性。”
央視記者唐明對著攝像機說道:“這是第一個制作出來準備移植的人工器官,它將為生命科學開啟新的一頁。我將帶領大家觀看人工器官從生產到患者體內的全過程。”
唐明說完之后,他們就開始跟著運輸人工器官的特種車輛去仁和醫院。
他們早已經和患者家屬取得聯系,患者家屬出于對清瓷科技的感激,允許他們進行拍攝。
他們很快來到仁和醫院,清瓷科技的員工,把保溫箱交給醫院的工作人員。
唐明對著鏡頭說道:“從申請,獲取細胞,到制作出人工器官。整個流程只用一小時零五分鐘。
這代表著我們華夏制造的速度。這是整個環節,多個部門共同努力的結果。這是我們對生命真誠的尊重。”
當手術進行準備的時候,央視播放其他的畫面。
燕京十分繁忙的機場,專門給幾輛特殊的車輛開辟了綠色通道。
飛機上的空乘人員接過許多特制的保溫箱,把它們整齊的擺放在飛機上。
央視主持人說道:“隨著飛機的起飛,我們帶去的將是生命的希望。”
又播放燕京火車站通過高鐵向周邊城市運輸人工器官。新聞中提到各大主要城市火車站都負責人工器官運輸工作。
來自燕京的飛機,快速的把人工器官運送到有飛機場的主要城市。
主要城市則通過高鐵快速連接其他的城市。
央視播放其他地方繁忙的景象時,仁和醫院已經準備好手術過程。
唐明采訪主刀的王醫師:“您對人工器官怎么看,有信心完成第一例人工器官移植手術嗎?”
王醫師自信的說道:“能獲得第一例人工器官移植手術的機會,我感到很榮幸。我已經提前咨詢清瓷科技,從他們那獲得確切的消息。
人工器官的移植和普通器官完全相同。我對自己的技術實力還是非常有信心。”
唐明又采訪患者的家屬王海,他詢問道:“你是怎么想到為你母親申請人工器官臨床實驗。”
王海極不適應被采訪,有些緊張的說道:“我是看到央視的公益廣告,才知道有人工器官這項技術。
我媽已經是尿毒癥晚期,她再不恢復腎臟的解毒功能,等毒素積累到一定程度,就不可能活著。
我也是抱著一線希望,希望人工器官可以拯救我媽媽。”
唐明對著鏡頭說道:“畢竟這項技術沒有獲得驗證,我估計大部分使用人工器官的人,他們已經瀕臨絕望。
現在就來見證,第一例人工器官移植手術,是否會獲得成功。”
當記者和醫生護士們拎著人工器官走進手術室。手術室的門正式關上。
網上有人統計,全球光看這個手術直播的人已經超過25億人。
全球的主要媒體都在同步轉播央視的直播。
這是一臺全球關注的手術,它的成功與否,將會影響著文明的變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