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建濯說完指向正在實驗臺上的材料,給李浩介紹道:“這是我研究的聚銅材料和聚鋅材料組成的合金。
我們把常見的金屬都通過這種方式制作出金屬材料,但我們公司設備有限。暫時還沒發現他們有什么功能,只是用常規的方式測試。
進行激光通信站的研究時,我們實驗室試驗李總提出的激光貼膜。
再一次偶然的機會,高能激光打在聚銅材料和聚鋅材料之間,被汽化的材料凝聚后組成聚金屬材料合金。
但還不能引起我們的注意,讓我們注意的是這種新型聚金屬材料像鏡子反射陽光一樣,立刻把激光通過反射和折射,分散成細微的激光束,打在其他材料上,才讓我們發現。
它本身的材料承受不住等同于極高的熱量,但卻具有反射激光的特性,這種材料被激光照射時安然無恙。
這種材料有一點不好,就是它極為不穩定。很容易在陽光下分解。
我們正通過激光融化兩種聚金屬材料的方式,找到這種材料最佳的組合。”
李浩聽到郭建濯說這么多,他疑惑的問道:“你們下大力氣研發這個材料,是看到這個材料的前景了嗎?”
“這是當然,我們通過這個材料,已經能控制住兩納米到十納米的激光束。
這可是很多科技夢寐以求的精細控制激光技術。不說其他,就說李總非常熟悉的芯片。
這項技術成功之后,我們完全可以研發出加工精度在兩納米的光刻機。
雖然現在硅基芯片發揮性能的極限在七納米,但現在已經研制碳基芯片,它的極限比硅基芯片高多了,是以后芯片的發展方向。
除非量子科技大爆發,要不然以后加工芯片還是要用到光刻機。”
李浩驚喜的說道:“這個材料竟然能制作光刻機,我們一定要搞出來光刻機。
這可是我國機械設備領域最大的短板之一。
我們每年進口的芯片已經超過石油,成為進口量最為大宗的產品。
不就是我國沒有高質量的芯片加工技術。龍芯的芯片設計不錯,但它的質量提不上去就是芯片生產線只有27納米的光刻機。”
郭建濯無奈的說道:“李總,搞出這個材料我很有信心。它是組成新型光刻機的核心部件。
但是一臺光刻機不只是材料出色,還需要智能控制和機械等方面的人才。我們材料與化學實驗室可沒有這方面的人才。”
郭建濯感到很無奈,他只是想多吹吹牛,爭取一些科研經費。沒想到李總就讓他研發光刻機。這實在是強人所難。
通過他的推測,加上第二代虛擬現實設備組成的虛擬科研輔助系統模擬。他看到這種材料有制作光刻機核心部件的可能。
“你只需要研究這個材料穩定存在的組成,剩下的由公司別的部門配合。我們一定要搞出來光刻機,這個就是我們公司下一步的重點。”李浩很豪氣的說道。
既然有這個機會,公司就一定要把握住。每次新材料的發現都會導致一個產業翻天覆地的變化。
他就要借助這次機會,把這個變化引導向光刻機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