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舉一個例子,虛擬現實成像設備那么龐大的原因,就是受到材料的限制。
它開始有一個辦公桌那么大,后來經過材料技術的進步,逐漸縮小到盒子那么大。
畢野主任已經發現一種新的納米材料,運用這種材料可以把虛擬成像設備做到米粒大小。”
李浩看著周云笙不相信,他還用虛擬光幕,給周云笙展示超小型虛擬現實成像設備的樣子。
看到周云笙接受他說的信息后,又說道:“當然了,使用高端材料。便攜智能設備的價格也是呈指數增長。這種設備一定是極為昂貴的奢侈品。大眾消費的設備只是比智能手機小一些。”
李浩把有些偏了的話題,拉到預定的軌跡。繼續介紹公司以后的戰略規劃。
周云笙聽李浩講完,她說道:“下一步我們公司主要到戰略規劃,就是以智能芯片為骨干。智能機器人技術和便攜智能設備為分支。”
“基本差不多,但不要忘了還有智能電動汽車。我們公司現在也是全面發展,其實每一個項目都很重要。只不過是側重點不同。”李浩在一旁提醒道。
“智能電動汽車。”周云笙嘴上念叨著,她打開虛擬光幕查看智能電動汽車的詳情。
公司研發智能電動汽車,她一直都在關注。李浩和她說過,不用考駕照自己以后也能開。
只不過相較別的項目,智能電動汽車項目顯得太過低調。
研發的東西又很普通,一直沒有引起她的重點關注。
周云笙用了一會兒時間,簡單的看完智能電動汽車大概的技術指標。
她內心中很疑惑,智能電動汽車在她看來很一般。他們初步研發智能電動汽車和常規的電動汽車沒什么太大區別。
只不過是取消方向盤,全部靠人工智能駕駛。這種類型的車輛,國內外也有好多家企業在研發。
智能電動汽車單獨拿出來,還算是一個出色的項目。但它上升到公司的戰略規劃,和智能芯片對公司戰略影響是遠遠不能比的。
但智能電動汽車項目就是和智能機器人項目與便攜智能設備項目一起比,它也顯得黯然失色。
周云笙覺得李浩既然提出這個智能電動汽車,它肯定有一些重要的特點自己沒有發現。
她停止查看資料,好奇地向李浩問道:“浩哥,是不是智能電動汽車項目有什么隱藏的技術,我怎么覺得她和智能機器人技術與便攜智能設備這兩個項目完全沒有可比性。”
“沒想到你發現了,盧洪他們設計這么長時間智能電動汽車,都沒有發現我真正的意圖。
其實不只是智能電動汽車,包括智能機器人項目與便攜智能設備,它們想要快速的占領市場都需要這個核心技術的支持。”李浩面帶笑意的說道。
周云笙臉上閃過一絲焦急的神色,她繼續追問道:“到底是什么技術?你弄的那么神秘,整個集團誰都不知道。”
“我沒通知,但也沒太過保密。杜先宇他們生物實驗室正在研發這項技術。
昨天他給我發來消息,已經找到突破這項技術的路徑。”李浩先解釋一下。
隨后他揭露出謎底,緩緩地說道:“這項技術就是接觸式腦電波信息讀取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