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是平常的小轎車,這一次撞擊就會把小轎車壓扁,車里面的人絕對活不成。
但是我們智能電動車主體框架,采用的是我們公司研發的超強鋼,這種鋼的性能十分堅硬。
哪怕就是我們智能電動汽車和火車相撞,她也只是發生微弱的形變,絕不會被直接撞碎。”
周云笙捂著嘴,驚嘆道:“這個功能實在是太好了,以前的小轎車完全拼不過大型貨車。
他們之間只要發生車禍,受損傷的一定是小轎車內的乘員。
哪怕就是價值數百萬的小轎車與價值十幾萬的貨車相撞,數百萬的小轎車都無法抵擋一個破貨車帶來的撞擊力。”
他們繼續看去,只看到連續更換了五輛車。重錘不斷的擊打著車輛的各個部分。
結果發現就是受到這種致命的擊打,車內的乘客依然很安全。大多數都沒有致命危險。
唯一具有致命危險的就是模擬智能電動汽車與坦克相撞的場景。
就是這么重大的撞擊,智能電動汽車整體框架也沒有發生破碎。乘客死亡的原因是直接被震死。
安冰寧看到這種實驗結果,她非常開心。
“第一組實驗我們已經完成,現在工程師已經收集到智能電動汽車所接收到的數據。
他們正在詳細分析,等到數據分析好后。會由人工智能鸚鵡自動生成智能電動汽車,遇到這種情況需要應對的方案。”安冰寧非常開心的說道。
李浩看到實驗結束后,他滿意地說道:“智能電動汽車的設計非常不錯,智能電動汽車結構支撐也非常好。要不然只憑超強鋼,是無法支撐烈度這么大的撞擊。
智能電動汽車現在的情況,足以在常規碰撞中讓乘客生存下來。”
李浩真的很滿意智能電動汽車的表現。這種極限的安全測試,幾乎能代表智能電動汽車所遇到的大部分碰撞。
哪怕是最嚴重的連續翻滾,智能電動汽車里面的乘客只是受到重傷,依然活了下來。
這也就代表著智能電動汽車在安全保障方面做的非常好。
之后的實驗繼續測試智能電動汽車極限的安全性。
第二次實驗是用大量的碎石和細沙埋住智能電動汽車。
這是為了探究出現車禍時,智能電動汽車被貨車上的物品掩埋,它能堅持的時間。
這次是驗證智能電動汽車內的應急制氧系統與通風系統是否正常的工作。
他們通過這次實驗驗證了,與外界斷開空氣對流后,智能電動汽車所能堅持的最大時間。
第三次實驗直接是把智能電動汽車扔在水池這里。檢測智能電動汽車的密閉情況。
第四次實驗是出現車內火災等危急情況時,智能電動汽車指導乘客進行自救。
他們進行各種復雜的極限安全測試。雖然因為測試項目的不同,三輛完好的智能電動汽車,可以輪流進行不同項目的測試。
但由于測試的高強度,最后測試完成后,這幾輛智能電動汽車都面目全非。
但他們也收集到足夠的數據,準備用人工智能鸚鵡編寫針對各種突發情況的應急方案。
當人工智能鸚鵡完工時,李浩他們終于可以開始體驗智能電動汽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