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洪聽到這個問題,他堅決的回復道:“這個問題很好判斷,是由車主,或是車輛的實際操作者來承擔這個責任。
我們的智能電動汽車只是一個工具,只要不是由于質量問題引起的事故。我們生產工具的廠商,絕不會承擔不該我們承擔的責任。
至于車輛處在自動駕駛功能,有人說車內的乘客不用承擔責任。這完全是謬論。
普通人找到一個智能黑客軟件,他利用這個牟取巨大益利。
這個軟件完全是自動運行,與普通人看上去沒有關系,但普通人決不會逃脫懲處。
這個小故事就說明使用者是需要承擔主要責任。
我們的智能電動汽車總不能讓它自己沒事在街上亂竄。
肯定是因為某些原因,他才產生了不良后果。
但消費者不需要對這種情況擔心,我們智能電動汽車的安全情況比任何一輛汽車都先進。
它的人工智能芯片,有一個專門的區域負責檢測車輛的情況,如果發現問題,車輛會立刻緊急制動。”
盧洪時而風趣,時而嚴肅。很快回答了好多位記者的提問。
很快輪到一個藍眼睛的外國記者提問:“你好,我是BBC的記者。現在無人駕駛汽車概念很火爆,就是特斯拉公司都被報道車輛出事,導致汽車駕駛員身亡的事故。
我相信清瓷科技的水平還是能做到汽車安全。
我想問的問題就是和安全有關,智能電動汽車大部分情況下是采用智能駕駛模式工作。
如果它遇到緊急情況,左邊是一個孕婦陪著老奶奶,右邊是剛剛放學的五個孩子。
車輛已經失去控制,人工智能必須選擇避開一個人群。請問他避開的是何種人群。”
盧洪聽到這個問題,緊皺著眉頭。他嚴肅地回復道:“我還是相信我們智能電動汽車的安全性,在他出現故障的時候。
就會觸發緊急制動,這完全是由機械操作完成。
雖然這種情況沒可能,但你這個問題,我們內部也討論過。
我不代表公司的觀點,均代表我個人的觀點。
真要遇到兩難的情況下,我覺得讓人工智能赤兔進行簡易的判斷。
把每種情況的人進行評分,比如兒童,孕婦,青年人,老人的分值各不同。
在極端危險的情況下,出現事故后,盡力規避高分人群。努力做到,把損失降為最低。”
盧洪的說法立刻引起周圍人群一片嘩然。
他們都對這種給自己打分的想法感到不滿。就有一種被隨時犧牲的感覺。
盧洪淡定地說道:“我就知道添加這個功能肯定有人不滿,所以沒有添加這個功能。
真遇到這種情況,汽車不會自主判斷,而是通過腦波控制技術反饋給車主。
我相信車主,會選擇更恰當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