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月震實驗后來我們還做過幾次。航空航天局在《阿波羅16號與月面》的報告中說,月震研究表明,月殼內部有一個約64公里厚的硬層。
振動在月球內部的傳導速度與振動在金屬中的傳導速度一致,于是科學家推測月球內部存在一個中間空心的金屬殼體,而在殼體之上覆蓋著松散的16至32公里厚的石塊層。
我們也發現了其他的佐證,這個證據來自月球表面的隕坑。
研究發現,如果一顆直徑幾公里的隕石以每小時4800公里的速度撞擊星球,其隕坑的深度應為其直徑的4-5倍,地球上的隕坑都是如此。
但月球上的隕坑卻很淺,最深的加格林坑也只有6.4公里,但其直徑卻有299公里,其深度只是直徑的12%。
對此,唯一的解釋就是在月球表面向下約6公里的深度,有一層非常堅硬的物質結構,使隕石無法穿透。
那么這層堅硬的物質結構就應該是個特殊金屬制成的外殼。
李浩看完阿波羅計劃的專家總結,他突然發現自己對月球的了解很陌生。
看完這個資料,他第一想法就是月球是外星文明制造的產物。他與自己的眼鏡發生聯動,難道是長耳人遺留下來的物體。
他繼續翻看最近時期,科學家們對月球的探知。
這張紙上記載的資料,是從一個天文學家論文綜述中節選。他主要論證了月球是一個大空心球體。
天文學研究表明,宇宙天體都有磁場,源自星體的實體內核。地球磁場的強度在0.35-0.7奧斯特之間。
由隕石的天然剩磁推測其他天體的磁場強度為0.59奧斯特。
也就是說,所有天然天體磁場,就象地球一樣,都是實心的。
然而根據美利堅阿波羅宇宙飛船采回的月巖樣品及對月面磁場的直接測量,月球的磁場強度不及地球的千分之一,幾乎等于沒有磁場。通過這個推論,間接證明月球內部是空的。
月球的密度很小,為3.33克每立方厘米,而地球的密度是5.5克每立方厘米。
這個差異也是因為月球內部是空的造成的。雖然月球的密度大大低于地球,但其表面巖石的密度卻明顯高于地球的巖石。
經對阿波羅11號和12號帶回的月巖進行分析,月巖的重量只是地球巖石的一半。與月球重力環境相同的天體,只有月球有如此堅硬的外殼。這再次說明月球內部是空的。
天文觀察發現,月球表面的斷裂和裂隙呈“東北南西”和“西北東南”兩個方向交叉走向。
這種帶有方向性的格子狀斷裂和裂隙遍布整個月球。這是一個自然星體不可能存在的現象。
這種現象表明月球內部由同一種材料組成。并發生斷裂或是融合。
這些結合帶的物理特性就與材料不同,在漫長的歷史中,宇宙塵埃在這個殼上的積累,構成了人們看到的月球表面的這個塵埃層。
由此而形成的格子狀斷裂和裂隙,與塵埃積累在足球上的情形十分相似。
李浩看完整個資料,他嘆了口氣說道:“以前都沒有注意到月球和其他天體有這么大差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