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的大部分時間,李浩都在忙碌中度過。
他們公司和國家共同合作,開展“嫦娥計劃”。
由于他們與國家合作,“嫦娥計劃”發生了一些改變。有短期的“嫦娥計劃”,變成了長期的嫦娥登月工程。
馬一鳴開始設計“嫦娥計劃”時,只是想展示他們公司的技術。
而國家開展航天活動,除了展示大國能力,也需要獲得龐大的利益。這樣進入到良性的自我循環,才更有利于整個項目的發展。
國家發現航天飛機可以快速的往來地月之間。他們不行這次登月計劃像美利堅的多次登月一樣。
只是在月球上采集了一點標本,象征意味兒大于實際意義。
國家這次想建立穩定的通道,可以多次便捷地往返地月之間。
要知道現在月球可是無主之地,華夏能方便的往返地月之間,這就等于月球具有戰略價值的地方,都會納入到華夏的掌控之中。
完成這個嫦娥登月工程的主體是宇宙探索集團。但它需要清瓷科技各個部門的配合。還需要聯絡國家的有關部門協同完成這個登月工程。
有很多事情都需要李浩親自出面,才能協調好任務的分配。
還好他經過強化液的強化后,大腦和身體都已經達到最優化,這種程度的工作不會造成他太過疲憊。
燕京航天指揮中心,華夏規模最大的航天指揮中心。
現在華夏的主要發射場地是酒泉發射中心和海南發射中心。
但要說最智能化的指揮中心,還是要看燕京航天指揮中心。
這是因為它采用最新的技術,使用智能芯片的智能設備,可以極大提高系統的便攜性。由中科院最新開發的探測與通信系統。
李浩今天來到這里,就是因為嫦娥登月工程指揮中心設置在這里。
經過他多方努力,嫦娥登月工程準備工作在穩步的前進。
他走進燕京航天指揮中心,這里的員工都在腳步匆匆的走著,快速的完成自己的任務。
這里有清瓷科技的員工,也有國家從各個航天系統抽調的精銳人員。就是為了保障嫦娥登月工程順利的完成。
李浩來到燕軍航天指揮中心的一個巨大房間內。這里有好多工作人員在忙碌著。
最關鍵的是房間里面有很多重要的數據。這些數據都是關于嫦娥登月工程的資料匯總。
可以說這間房子里就是整個工程的大腦所在,負責指揮整個工程的運轉。
李浩直接來到嫦娥登月工程的總指揮牛征峰和副總指揮林志鵬的身邊。
林志鵬是工程院院士,60多歲,在航天領域經驗很豐富。
就是因為他不太了解航天飛機的具體性能,才屈尊為嫦娥登月工程副總指揮。
李浩直接向他們問道:“嫦娥登月工程的各項準備工作,現在準備的怎么樣。”
牛征峰向李浩簡要的介紹道:“我們又制造三架航天飛機,老舊的那款航天飛機,在地球周圍部署人造衛星。
新制造的航天飛機,留下一架用于航天員訓練和檢修保養。它是作為嫦娥登月工程的主力。”
牛征峰說到這里,他雙手一揮。展示出太空中的動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