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浩想到自己經過強化液優化的細胞承受能力強。
他們普通人都不怕,自己又有什么可懼怕的。
他和朱炳文院士一起走進實驗室。
朱炳文來到實驗室,立刻向工作人員吩咐道:“我通過清瓷科技,已經完成核心機管道的制造。你們去檢測一下金屬管是否符合設計要求。”
朱炳文院士吩咐完之后,他就帶著李浩來到一個圓柱形的設備旁邊。
這個設備直徑有3米,高度是2.5米。
在它的下方,還圍有一圈金屬片,不知道是用于何種用途?
朱炳文自豪地說道:“這就是釷基熔鹽堆。
它可不是核心機,整個反應堆就這么大。
如果硅金晶管可以工作。它接上外設就能立即工作,是名副其實的微型核反應堆。”
李浩看到這個反應堆,他也感到很驚訝。這個反應堆出乎意料的小。
要知道現在正常反應堆,都是非常龐大。
就是核潛艇上功率不大的核反應堆,它的體積也遠遠大于這個核反應堆。
朱炳文簡單的給李浩介紹一下釷基熔鹽堆的原理。
“核反應過程我就不說了,這個大家都懂。
核原料棒浸入在含有炎金的熔鹽中發生核反應。
炙熱的熔鹽立刻流向硅金晶管,在硅金晶管外面也是含有炎金的熔鹽。
只不過硅金晶管里面的熔鹽含有放射性,外面的熔鹽不含放射性。”
他又指著微型核反應堆外面那一圈金屬。向李浩介紹微型核反應堆的發電原理。
“這是由碲化鉍和碲化鉛組成的溫差發電裝置。
這兩種材料也是你們科研大樓制造。
通過超材料技術,重新排列這兩種材料的內部晶體構造。
它現在的熱轉換率已經能達到90%。
溫差發電裝置是根據湯姆遜效應來實現發電。
金屬中溫度不均勻時,溫度高處的自由電子比溫度低處的自由電子動能大。
像氣體一樣,當溫度不均勻時會產生熱擴散,因此自由電子從溫度高端向溫度低端擴散。
在低溫端堆積起來,從而在導體內形成電場,在金屬棒兩端便引成一個電勢差。
我之所以選擇這種發電方式,最關鍵的一點就是湯姆遜效應能讓核電站安全的運行。。
自由電子的擴散作用,一直進行到電場力對電子的作用與電子的熱擴散平衡為止。
這個特點說明,兩個體系沒有達到熱平衡。發電過程就不會終止。”
李浩聽完之后,感慨地說道:“以前作用不大的湯姆遜效應,大部分利用這個原理制作金屬溫度計。
沒想到被您用在了微型核電站上。應用這個原理的核電站確實非常安全。
只要有溫度差存在,它就會源源不斷地發電。
由炎金快速傳遞熱量,核反應堆內部的熱量也不會聚集。避免了堆芯熔融事故,安全性有很大的保障。”
這時工作人員走過來,向朱炳文院士匯報道:“朱院士,你們帶過來的設備完全符合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