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炳文院士看到李浩露出疑惑的目光。
他向李浩詢問道:“李先生,你不認識他們嗎?這不是你們科研大樓物理實驗室的工作人員。
我們和科研大樓進行合作,不止我去你們那里尋找有價值的材料。
你們那里的科研人員,也借用我們核物理實驗室的良好條件。
這些是中微子通信項目組,核反應進行時會產生大量的中微子,正好用于他們的研究工作。
他們來這里部署實驗設備,嘗試捕捉環境中的中微子。
這已經不是他們第一次實驗,我簡單的詢問過。每次實驗都有收獲。”
李浩聽到朱炳文院士的介紹,他立刻就知道這些人的身份。
現在清瓷科技的科學研究已經進入正規化。
科研計劃實在是太多,李浩只是對自己批復的項目留下一個大概印象。
具體的研究細節,在沒有成果出現之前,李浩還真的不太清楚。
“我知道了,這確實是我們公司的科研團隊。
我還以為他們在自然空間捕捉中微子,原來是在你們物理實驗室采集。
現在仔細想來,這種方法才是正確的。
畢竟核反應時產生大量的中微子。足夠他們進行數據分析。”李浩簡單地回應道。
他知道中微子通信是公司研究的幾種先進通訊手段之一。
投入最多的應該是量子通信,但這種通信手段的技術壁壘最多。
現在公司是多種通信手段并行發展,用以適應不同的情況。
各項通訊手段使用環境不同,適應能力也不同。
李浩記得他翻譯出來一種調試粒子的科技。
他直接把這個科技丟給畢野研究。中微子通信高速發展,應該和這種技術有關。
利用中微子運載信息進行通信,只要解決中微子的加載調試技術,它是一種十分優良的通信手段。
中微子是一種質量極小,又不帶電的中性基本微粒。
它能以近光速進行直線傳播,并極易穿透鋼鐵、海水,以至整個地球,而本身能量損失很少。
這種通信技術如果實驗成功,只需要在宇宙中布置幾個基站。就能實現全域通信。
李浩看到實驗人員已經部署完設備,逐漸退出這個房間。
他和朱炳文院士也退出這個房間,等待著微型核反應堆的啟動。
在他們退出房間后,整個房間直接被封死。防止由于設備意外產生的核輻射外泄。
在外面等著的時候,李浩看到中微子通信項目組的組長。
把他叫過來詢問道:“你是負責中微子通信的姜訊,現在技術研究的怎么樣?”
姜迅立刻恭敬地回答道:“李總,我們現在正在研究中微子的捕捉技術。
估計在實驗幾次就收集到足夠的數據,可以嘗試完成中微子通信技術網絡的搭建。”
“繼續努力,我很看好你們的研究。”李浩鼓勵道。
他鼓勵了一句,目光就緊盯著旁邊墻壁上的光幕。
因為朱炳文院士已經準備啟動微型核反應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