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炳文院士和他的團隊在微型核電站成功后,高興地在進行慶功。
李浩沒有參與他們的慶功,而是直接離開。
他也沒有趕回科研大樓,現在天色已晚,自己該回家了。
李浩乘坐他提前招呼過來的智能電動汽車返回家里。
他回到家里時,發現周云笙已經睡著。
李浩就沒有打擾,讓機器人給自己做了一頓飯。教了一會兒小狗貝貝識字就去休息。
16日一早,李浩就和周云笙來到公司。
他們在路上,對智能工業集團成立細節已經達成共識。
周云笙來到公司后,就開始啟動這個計劃。
她先要剝離整合屬于原先公司的制造業,再重新規劃智能工業集團的組織結構。
李浩坐在老板椅上,看似很悠閑的休息。
他其實把心神沉入到科技圖書館中。通過人工智能程序,搜索他需要的科技。
現在可以隨時使用科技圖書館,又有人工智能程序提供搜索引擎。選取科技更加方便。
李浩很快聽到敲門聲,他退出科技圖書館。打開辦公室的房門。
這肯定不是周云笙回來,也不是來找周云笙匯報工作的公司高層。
只要高管匯報工作,在云智能平臺上會標注他們的大概位置。
能這個時間來,應該是有人找他匯報工作。
不知道是科研大樓方面的人,還是宇宙探索集團的人。
李浩看到有一個人,手中拿著文件夾向他到辦公室走來。
他都不用看這個人的面貌,就知道一定是宇宙探索集團總經理馬一鳴到來。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辦公習慣,也許是以前職業生涯留下來的習慣。
馬一鳴每次匯報工作時,除了在云智能平臺上填好電子文檔備份。他都要拿一份紙質文檔過來。
李浩直接邀請馬一鳴坐在他對面,向他詢問道:“馬經理,你是有什么工作向我匯報。”
馬一鳴立刻匯報道:“李總,我覺得應該改變公司在航天領域的發展戰略。
特別是太空運輸手段,不能在以航天飛機為主。要建立新的太空運輸通道。”
“現在航天飛機是最簡單的運輸工具,馬經理說說你的看法。為什么要否定它?”李浩認真的詢問道。
馬一鳴把他手中的文件夾遞給李浩。
他訴說著自己認為的原因:“李總,我不是在否定航天飛機的貢獻。
通過這次向月球運輸物質的體驗。我就發現航天飛機有很大的缺點。
那就是它的載重量太低,每次使用的成本也太高。
特別是燃料成本,離子發動機需要的水和二氧化碳。
都是用特殊的工藝制作成的離子燃料。
它雖然比化學原料便宜,但頻繁使用的成本代價也很高昂。再加上維護保養成本。
除了重復使用,載貨量相對較大,這些優點。它和運載火箭也沒有太大的代差。
李總你說過要讓航天事業快速發展。
航天飛機每次使用都需要消耗數百萬元的費用,在現階段公司還能承受。
等以后頻繁出入太空,這個價格實在是太過昂貴。
特別是有的物質,本身價值很低。使用航天飛機運輸后,運輸費用遠遠超出它的本身價值。”
“現階段沒有辦法,根本找不到廉價的運輸手段。”李浩擺擺手說道。
馬一鳴指著辦公桌上的文件,他恭敬地說道:“李總,我與公司工程師們詳細討論。形成了兩個太空運輸的方案。
分別是太空電梯計劃和質量加速器計劃。
通盤考慮我國的資金能力和技術標準。這兩個計劃只能執行一個,質量加速器制造難度更高。”
李浩先太空電梯計劃,簡單的看了一下這個計劃的內容。
上面解說的很詳實,要不是他看過外星文明的科普。一定會選擇這個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