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現在人工器官的高速發展,移植人工器官手術,已經變得非常簡單。手術風險也非常低。
患者有心臟毛病,用手術修復的風險,遠遠大于移植人工器官。
就是基于各種原因的考量,患者和醫生都傾向于移植人工器官。
以前一雙手具有的能力,也就不再重要。
在現在科技的輔助下,就是醫院的實習生,都可以輕易的完成器官移植手術。
李浩和周云笙很快來到父母所在的小區。
他按下門鈴,是母親王秀梅打開房門。
王秀梅看到李浩夫婦到來后,她高興地說道:“你們過來了,快進屋休息。”
她說話的同時,立刻扶住了周云笙,和她坐在沙發上休息,并嘮著家常。
李浩看到自己父親正在客廳研究一個八只手臂的擬人機器人。
他對這個機器人很熟悉,這應該是趙江設計的眾多機器人之一。
但這個機器人的具體功效,那天趙江沒有演示,他也不知道具體情況。
李宏亮看到李浩夫婦到來后,他開心的說道:“我這么大年紀,也就不再折騰了。
世界發展太快,自己的本事已經沒用。等你們生下孩子后,我就給你們帶孩子。”
李浩聽到父親這么說,他都不知道該怎么勸導。
科技的進步,難道對他的打擊這么大?
陪同王秀梅坐在沙發上的周云笙,開口規勸道:“爸,您心灰意冷也就不會研究醫用機器人。
您還是多開放一些醫用機器人的程序,讓它能更好的治療患者。”
李宏亮嘆了一口氣,說道:“我也是見多了庸醫害人,還想把精力投入到醫用機器人當中。
畢竟現實中像我這樣有醫者仁心的醫生,通過劣幣驅逐良幣,已經變得太少了。
現在就讓醫用機器人代替他們的崗位。讓患者體驗到最優秀的服務。
我簡單地試驗了一下,這個醫用機器人太先進。
一臺機器人就能完成,三四個醫生才能完成的復雜手術。
只要設定好程序,哪怕在醫療落后地區。
高危患者也能及時的搶救過來。這才是造福全人類的工具。”
李浩聽到他們這么說,他立刻就想到這個機器人是趙江研發的醫用機器人。
在所有智能機器人里,趙江對它的滿意程度是排在倒數第一的。
就是由于這個機器人的智能程序,學習效率太低。
這是由它的作用所決定。世界上沒有同一片樹葉,也沒有兩個情況完全相同的病人。
作為秉承著工業化思路的機器人,它無法像工業化那樣完成每一臺手術。
每一臺手術都是一個全新的挑戰,這就需要龐大的數據庫來維持。讓醫用機器人選擇最正確的方法。
趙江認為采用這種大數據式的碰撞,它的能力不足以作為智能機器人。
但自己父親又把目標轉移到醫用機器人上,李浩還是十分感謝趙江的研發。
省著父母每天在世界亂飛,不只是他們無法團聚。父母年紀大身體也受不了這種折騰。
李浩非常贊同的說道:“爸,你就要多把關。考慮到各種情況,一定不能要讓你用機器人向庸醫一樣害人。
到時候不止傷害了患者,還影響了我們公司的名譽。”
他這么說,只是促進自己父親下定決心。
他父母對自己支持和維護,一向是放在他們自己的利益之上。
李宏亮語氣堅定的說道:“絕不能讓醫療事故影響你們公司的名譽,我一定要開發出更加簡單有效的醫用機器人程序。提升它診斷和手術的準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