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很快來到1月7日,李浩去機器人公司了解一下情況。
他主要目的是了解機械手的情況,這種機器對航天器非常重要。
機械手的整體構造本質上就是一個巨型的機器人。他交由趙江設計。
次要要目的是去看一下,剛剛發送售的簡配版智能機器人,它的銷售情況。
李浩來到趙江辦公室,發現他正坐在辦公桌上,認真的設計機械手的草圖。
趙江看到李浩到來后,立刻停下手中的工作。
它起身相迎,同時向李浩問道:“李總,您過來有什么事情嗎?”
李浩坐在趙江對面,向他詢問道:“我是了解一下機械手的情況,宇宙探索集團,經過多次航天活動,發現航天器缺少有效的對外工作部件。
他們經過數萬次的數據模擬,多部專家,共同合力才找到機械手這種部件。”
趙江笑著回應道:“李總,我現在設計的就是機械手。
馬一鳴經理給我的設計方案太過潦草,我通過仔細思考,航天器在太空中的作用。
通過我的技術,重新對機械手進行了優化,讓它更加高效,也更便于攜帶。
重新設計的機械手會更加靈活。它一機多用,可以用于航天活動中的各項工作。
我有制造工程機甲的經驗,制造出符合馬一鳴要求的機械手。一點都不難。
設計難度主要是考慮太空環境,現在已經整理好足夠的數據。設備絕對不會在太空中出現問題。
現在看情況,只需要經過幾次微調整。就可以實現機械手的制造。”
趙江介紹的同時,他用虛擬光滿展現出機械手的形態。
整個機械手臂非常龐大,前方是巨大的仿真手掌。
整個手掌攤開寬度能有20多米。
手掌的后面連著兩米多粗的金屬管道。
這些金屬管道負責固定機械手的位置,傳遞能量和指揮信息。
他必須具有一定的堅硬性和柔軟性。在為手掌做到一定支撐的情況下,也方便手掌的移動。
材料也必須非常堅固,才能承受住太空上的極危環境。
只看設計的圖紙,李浩就能推測出這個機械手一定會表現得非常靈活。
它就好像人的手一樣,可以通過不同的編碼控制,做到不同的事情。
“這些東西不需要著急,質量才是最重要的。在太空中用的東西,也許只有一次機會,絕對不能讓它出錯。”李浩認真地吩咐道。
“李總請放心,我是有能力制作好機械手。”趙江自信的說道。
“我相信你的能力,等待這個機械手發揮它能力的時候。
現在我們憑借科技優勢,保持在太空探索的第一梯隊。
一定要趁著這個合適的時機,利用好我們的科技優勢,獲得源源不斷的利益。”李浩鼓勵道。
“智能機器人,經過這幾天的發展,它現在發展到什么程度。”
他和趙江討論完機械手的問題,繼續向李浩提問道。
趙江略微的思考,整理一下他的語言說道:“智能機器人發展的非常不錯,現在全世界整體銷量已經多達500萬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