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8日,經過三天的高速航行,星海探索者一號即將接近小行星帶。
它開始關閉主引擎,利用慣性向小行星帶飛去。
主引擎關閉的時候,智能計算機通過中微子通信儀,給地球發送即將到達小行星帶的信息。
這條信息通過航天飛船在沿途上部署的多個中繼衛星。
開始把信息接力傳回地球,只用了十幾秒鐘。地球就接收到星海探索者一號發來的信息。
李浩看著星海探索者一號發回來的信息,它滿意地說道:“看來通過航天飛船部署中微子通信中繼衛星,這個方法是成功的。”
他說完之后,望了一眼虛擬光幕,上面顯示太空中的中微子通信中繼衛星部署圖。
微型最密集的地方,是在地球周圍,一共環繞著十顆中微子通信中繼衛星。
其次就是月球上的三顆中微子通信中繼衛星。
圍繞火星的一顆中微子通信中繼衛星。
在地球與火星的拉格朗日點上,還有一顆中微子通信中繼衛星。
共有著15顆中繼衛星,組成中微子通信網絡。只需要十幾秒的延時,就可以和航天飛船互相通信。
它們組成的帶寬十分龐大,甚至可以直接觀看由航天飛船拍攝到的高清影像。
牛征峰向李浩問道:“李總,星海探索者一號已經到達小行星帶的外圍。
是否讓它現在就開始捕捉小行星。”
李浩點頭同意道:“既然它已經到達小行星帶,那就讓它一展身手。顯示出我們辛苦設計的航天飛船能力。”
牛征峰聽到李浩的吩咐后,他立刻給航天飛船下達指令,同意它展開小行星捕捉計劃。
他下達命令之后,緊張的心情突然放松許多。一切都等待著航天飛船的表現。
“李總,硅金晶材料真的和測試的結果完全相符嗎?航天飛船只裝備了五厘米厚的硅金晶殼體。
小行星帶的小行星運行速度非常快。
憑借航天飛船相對龐大的船身,只能躲避大型的小行星,根本無法躲避小型的小行星。
它進入到小行星帶之后,只能憑借堅硬的殼體,阻擋小行星的襲擊。”
李浩自信的說道:“不需要擔心這種事情,別看只有五厘米厚,但這種厚度的硅金晶,它的數據都比五米厚的超強鋼板還強許多倍。”
他們正說著話,在小行星帶的星海探索者一號,已經傳回來它進入到小行星帶的高清視頻。
星海探索者一號以每秒十公里的速度,從小行星帶邊緣切入進去。
當龐大的船身進入到小行星帶后,它遭遇很多物質撞擊。
許多塵埃大小的物質,都算不上是小行星,只能說是宇宙漂浮物。
還有拳頭大小的小行星,它們以不同速度向深海探索者一號撞來。
小行星和星海探索者一號形成的相對速度十分龐大。
它們攜帶的動能,足以摧毀數米的超強合金鋼板。
星海探索者一號,沒有任何躲避動作。直接向既定的航路駛去。
當小行星撞擊在星海探索者一號的殼體上。
小行星立刻被巨大動能直接摧毀,星海探索者一號的殼體卻沒有任何變化。
甚至連凹陷都沒有發生,它完好無損。
星海探索者一號,直接無視這些非常小的小行星。
有小行星撞擊在殼體上,好像有節奏的音樂一般。在宇宙中叮咚的響起。
只有當它遇到直徑高達十多米的小行星時。安裝在星海探索者一號船底的萬向副離子發動機才會啟動。
它全力探索周圍環境,開始預判小行星撞擊的軌跡,躲避這種小行星襲來。
星海探索者一號在小行星帶做著各種高難度的機動動作。
同時在探索著它準備捕捉的目標。
多普勒雷達和中微子掃描儀,不斷的掃描星海探索者一號附近的小行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