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海探索者二號,送完物之后就返回地球。
這些小行星進入到太空工廠,它們立刻被硅金晶材料制成的粉碎錘粉碎。
粉碎這些小行星得到的殘渣,經過初步篩選后。按照成分的分類,進入到不同的加工車間。
太空工廠的材料加工車間,它的原理和微波爐基本相同。
只不過功率和磁場強度都加強了數萬倍,電磁爐只能加熱水分值。
太空工廠的復合電磁場加工中心,它可以加熱現在元素周期表上任何一種元素。
利用超強電磁波,讓材料內部的分子或是原子發生振動。
材料內部由于粒子加快運動,導致它的溫度急劇上升,很快它開始融化。
太空工廠對這些融化的材料,進行初步篩選。
篩選出來的原材料,立刻被運輸到下一個加工中心。
這里是一個大型的高頻磁場,它主要負責改變材料的特性。
當原料來到這里,它被超強磁場解離成離子狀態。
太空工廠主要用電磁場加工材料,非離子狀態的電中性材料,電磁場無法對它進行分類。
離子狀態的材料,通過多重復合電磁場后。
由于電荷的質量不同,每一種材料都會按照一定軌跡前行。
這個裝置就直接能把不同的材料分離出來。
需要進一步加工的材料走向下一個加工中心。
不需要加工的材料,通過電子補償后。把它還原成由單一元素組成的物質。
復合電磁場可以高度的分化出絕對純凈的原材料。哪怕就是同位素材料,都可以用這個裝置分離。
在原材料儲存盒中,數噸重的小行星被分離后,有一個小黃米大小的原材料。
它就是純度為百分之百的鈾235。地球上許多小國家夢寐以求的材料。
這種簡單的材料分離技術,在地球上卻完全不可行。
太空工廠處在高速運轉的軌道上,它是處于真空失重環境。
加工時不會受到重力和空氣中物質的影響。
有超導材料作為磁場發生器的核心。只需要不太高的電流,就可以維持超強磁場。
這種以前在地球上根本做不到的材料加工方法,由于技術的進步。已經被正式實現。
采用電磁場加工技術,卻是太空工廠性價比最高的加工方式。
多重電磁場篩選出符合要求的離子,它會按照計算機中記載的材料組合。
對于這種需要的材料進行合成,比如想要一種高強鋼。
負責合成材料的磁場加工中心,它只需要攝取到鐵離子、氧離子、碳離子、錳離子等組成超強鋼的離子。
可以移動它們到指定位點之后,再補償電子。
讓這些離子直接生長出需要的超強鋼。
這樣還能極方便地控制原料內部的元素的組成。
它可以完美地制造出,達到理論極限的材料。
最關鍵的是這種加工手段還采用3D打印。
它可以直接在材料加工階段,形成目標想要的各種形態的零件。對大小幾乎沒有要求。
被合成好的材料,他們再次回到太空工廠的實體部分。
這里有性能優良的工業機器人,按照程序組裝這些零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