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引力地圖得出的數據,它竟然和當時科學家們測算的數據完全相同。
可見這個引力地圖,還是非常準確的。
他又查看引力地圖,行星的位置。
發現在地球周圍,引力地圖給出的數據,它和天文學測算的數據基本相同。
但越是靠近太陽系的內測和遠離太陽系的邊緣。
引力地圖給出的數據,它與天文學家觀測到的數據大相徑庭。
其中有兩個異常點最為明顯。
第一個異常點,在太陽系矮行星冥王星外側。
科學家們已經預測,這個邊緣沒有大質量行星的存在。
但引力地圖清晰的說明,在距冥王星外側兩個天文單位,還有一個大質量的行星圍繞太陽運轉。
這個說法,李浩還是認同的,畢竟冥王星外測所在的距離太遠。
到現在還沒有航天器正式到達。那里的具體情況只能根據天體運轉軌道推測。
既然是推測,受到各種觀測方法影響太大。極有可能出現錯誤。
第二個異常點,李浩有些看不懂。
他出現在太陽系最內側的行星水星上。
從引力地圖可以清晰地看出來。
水星北極的引力波動更加厚重。
它南極的引力地圖,反而和其他行星引力地圖相同,沒有異常點。
李浩通過引力地圖,顏色明暗的對比。
他判斷出水星北極引力大小,竟然能達到太陽的1%。
這真是一個十分可怖的數據,幾乎不可能在水星這么大的天體產生。
再說它也和常理相違背,如果水星具有這么大的引力。
太陽系各個行星的軌道,絕對不會是現在這個樣子。
李浩仔細查看引力地圖上的數據。
他發現水星北極端的引力,好是形成一個旋渦狀。
引力都在旋渦狀內部糾纏,沒有向外釋放出來。
李浩看到這個情況,他感覺到很迷惑。
這種引力地圖讓這個內容,到底是什么意思。他根本就搞不清楚。
在以前李浩遇到這樣問題,完全是束手無策。但他現在已經有了解決辦法。
在眼鏡中構建的人工智能程序,通過長時間不懈的努力。
已經把眼鏡中初級科技的資料,全部整理歸類好。
李浩立刻把水星北極引力的地圖,傳到眼鏡中。
讓人工智能用以圖搜圖的方式,查找眼鏡中的外星文明資料。
僅僅不到一秒鐘,人工智能程序就在科技圖書館收集到38萬個相似結果。
李浩立刻選取,相似度最大的資料進行翻譯。
現在他對外星文明文字掌握的已經很熟練,特別是對于引力相關的文字。
李浩大部分文字,都已經明白其中的意思,稍作聯想就可以翻譯出來這個資料。
水星北極這個引力漩渦,它被外星文明稱之為,空間褶皺破裂漩渦區。
李浩仔細查看外星文明對這個的介紹,他終于知道這個空間褶皺破裂漩渦區,所能達成的作用。
他看看完之后,失聲驚呼道:“這竟然是空間蟲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