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會影響以后水星自轉和公轉周期。
到時候地球會受到一定影響,但他肯定比毀掉水星,損失掉的東西低多了。
它也比外星文明入侵地球,帶來的影響要低得多。
李浩更傾向于第一種方案,這種隨時可以控制空間蟲洞大小的方案。
才是李浩覺得較為合適的方案。
但這兩項方案不是由他來選擇。而是根據空間蟲洞的自身屬性。
要想知道空間蟲洞的自身屬性,必須要要航天器攜帶探測設備,仔細對空間蟲洞進行探測。
李浩考慮完之后,他立刻根據自己學到的引力公式。
在科研輔助系統上設計,探測空間蟲洞的設備。
李浩看到科研輔助系統很快給出結果,他立刻找到一個探測結果最準確的設備。
李浩把它交給智能工業集團,讓他緊急生產出來這種設備。
3月5日,李浩通過遠程連線。目送了星海探索者5號。
他攜帶探索空間蟲洞的設備飛往水星。
李浩知道要借用水星的力量,來布置影響水星的一整套方案。
他手中拿的是水星的大概介紹資料。
水星是太陽系內與地球相似的4顆類地行星之一,有著與地球一樣的巖石個體。
它是太陽系中最小的行星,赤道的半徑是2400多公里。
水星的體積甚至比一些巨大的天然衛星,比木衛三和土衛六還要小。
但它由于受到太陽引力和空間蟲洞的雙重作用,水星的質量和密度非常大。
水星由大約70%的金屬和30%的硅酸鹽材料組成,絕大多數的金屬是鐵。
正是由于水星蘊含高濃度的鐵,熔融狀態的鐵在地核內部運動。
它產生了龐大的磁場,雖然磁場強度只有地球的1%。但在太陽系的行星中,已經是非常強的磁場。
水星的密度是5.427克每立方厘米,在太陽系中是第二高的,僅次于地球的5.515克每立方厘米。
白天太陽光直射處溫度高達427攝氏度。夜晚太陽照不到時,溫度降低到-173攝氏度。
水星的表面的日照比地球強8.9倍。
李浩放下手中水晶的具體資料,他通過這個資料已經對水星有了大概印象。
李浩只需要等待星海探索者5號傳來消息。
他就可以根據水星的大概情況,開始考慮怎么啟動空間蟲洞。
準備控制空間蟲洞的控制方案,只能第一次動空間蟲洞時。
才能直接把這個方案加載到空間蟲洞上。
星空探索者5號,攜帶探測設備,穩穩的停留在水星的軌道上。
它開始圍繞水行運轉,不斷的進行變軌。
探測水星每一個角落和它附近空間環境的信息。
每次航天飛船,通過水星北極時,探測設備功率都會開到最大。
航天飛船仔細收集水星北極上,天然空間蟲洞的情況。
航天飛船積累到足夠的數據,他就會直接把數據發到地球上。
李浩查看航天飛船在水星軌道上數天探測,所形成的引力數據報告。
他發現這個天然的空間蟲洞屬性,它和第一個完全控制方案,非常相符。
只需要解決能源問題,就可以啟動空間蟲洞,正是探尋外面的星際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