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有人在前方蹲守,其它的事情都無法影響我們艦隊。
遇到這種事情,必須由高層瞬間做出決定。是丟棄物資跑路,還是硬頂著沖過去。
細胞略微受損這種小事情,我們還是可以承受,比你們在戰場的壓力小多了。”
孫凱簡單的說完后,他就匯報道:“我們這次攜帶,足夠建設一個月球大小太空城市的資源。
還有三艘綜合工廠船,二艘太空綜合采礦船,一艘食品工廠船。
五艘星際戰艦護航。一共有各種工程師二千三百余人。”
李浩聽到孫凱的匯報,他知道這個結果,正式他在地球時安排的數據。
這個資源配比,是保證太空城建造要求,最低的資源情況。物資好辦,人要是在少,太空城好的工作都無法進行下去。
人多也不行,那讓太空城初期的資源無法維持下去。
“當接近恒星系時,不用采用亞光速航行。你們慢慢飛過來。
你們要時刻通報自己的位置信息,同時留意量子通信頻道的信息。這段時間這里有些不太平。”
李浩在通話的最后,他告誡孫凱道。
結束通話,李浩心里有些擔心資源運輸隊的情況。
巨木文明行星級星際戰艦被毀,他們不可能毫無反應。
這幾天建設引力工廠時,審判號星際戰艦的雷達系統,發現有不明的探測波動,有規律的掃過恒星系。
作為一個勢力的首領,如果是自己手中的主力戰艦被毀。
李浩他也會謹慎的對待,他絕會是毫無準備的沖過來。
一定會進行一些試探的工作,掌握敵對勢力的情報。
李浩不擔心巨木文明的戰艦攻擊他們,除非巨木文明把入侵麒零草文明的主力撤回去。
要不然憑借巨木文明的實力,根本無法對付他們。
就是擊毀那艘巨木文明的星際戰艦,他們是因為多種巧合才成功。
但李浩有把握對上巨木文明的艦隊,可以進行拉鋸戰。
他害怕的是巨木文明采用超限戰,直接對付資源運輸隊。
運輸隊的能力可無法防御星際艦隊的打擊。
李浩正在思考的時候,機器人提醒,引力工廠已經制造好成品。
他立刻查看被引力工廠制造的產品。
三百公斤的鈾元素,已經變成三顆紅豆大小的物質。
他們的質量沒有發生變化,體積卻急劇的縮小。
另一個產品被引力壓縮的更厲害,三十噸的物資,被壓縮成籃球大小的粉末狀物質。
李浩讓機器人經過檢測后,他非常的高興。
引力工廠制造材料成功,不只是用這種材料改造審判號星際戰艦。
李浩最大的喜悅,是引力工廠完全發揮了效果。
它不只是加工出這兩件產品,能加工出這兩件產品,這就代表著引力工廠,可以加工科技圖書館中所有的產品。
材料取得突破后,科技想取得突破就變得非常簡單。
李浩立刻安排機器人,制造審判號的新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