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演謝翱不僅會拍年代劇,也擅長調教演員,他對劇組拍攝的方方面面都了解一些,一天的拍攝結束后,他有空就拉著林濟討論劇本。
淬火故事的開始,分配到h市第一機床廠的吳志遠因為遲到被廠秘通報批評了,正值機床廠面臨困境之時,一項技術發明受阻,產品賣不出去,加上當時又是和隔壁老大哥交惡的背景,對方撤走了援助機床廠的技術人員。
h市一機只得想辦法謀求生路,爭取新的合作對象,還要想辦法提高產品銷量。
吳志遠正是年輕氣盛之時,雖說對廠里的制度不太滿意,他依然和同批分來的貝鳴一起接過了銷售的任務。
貝鳴的扮演者曹巍和紀寧差不多大,兩人在國影讀書時時是師兄弟,紀寧槐比曹巍早一屆,不過出道之后,兩人的際遇卻不相同,紀寧槐早早紅了,曹巍至今仍是三線演員。
淬火劇組找上紀寧槐的時候,其他演員都定下了,貝鳴的演員參加賽車比賽傷了腿,劇組要臨時找人接角色,紀寧槐就推薦了曹巍過來。
事實證明,他的眼光確實不錯。
曹巍來試過戲之后,謝翱和林濟都挺滿意,兩人好奇曹巍怎么沒來參加淬火的試鏡,對方羞澀一笑“我剛和經紀公司解約不久,找不到活干,就回家幫忙收麥子了。”
林濟“難怪你看著白了不少。”
曹巍剛來試鏡那會,整個人看著又黑又憨厚,和貝鳴這個角色挺貼,他還沒開始演,謝翱和林濟就對他挺中意,后來兩人眼看著他一天天白了起來,好在這并不影響他對角色的塑造。
紀寧槐和曹巍兩人都是國影出身,林濟原以為自己會和兩人處不好,肖誠是國影的,秦翼是國影的,推掉百玫的齊穗也是國影畢業生,但事實證明,不是國影出身的人都有問題,只是他運氣不太好罷了。
紀寧槐和曹巍演繹角色時給,會他一種強烈的踏實感,兩人平日里就喜歡和謝翱、他討論劇情,只要謝翱指出兩人表演上不足的點,兩人愿意嘗試七八遍,直到表演呈現出最完美的效果。
尤其是紀寧槐。
他接下淬火的主角之后,網上的討論聲一直很熱烈,林濟這種不太關注八卦的幕后都留意到了,紀寧槐本人想必也是看得到的,可這壓根沒影響到他扮演吳志遠的狀態。
初出場時的吳志遠比紀寧槐本人要年輕得多,有一種初生牛犢不怕虎的朝氣,這樣一個角色,演得太
過了就顯得假,演得太老成又顯得角色死氣沉沉,紀寧槐把尺度把握得剛剛好。
林濟希望他演出吳志遠的天不怕地不怕,把年輕人的膽識表現出來,但分寸掌握不好的話,角色要么油,要么就給人一種裝逼感。
有這種毛病的演員真不少。
在劇本里,h市一機新開發的一款機器銷量慘淡,是因為在實際使用過程中,這臺切割機床切割出來的產品達不到標準,雖然差距十分微小,可工業生產中,微小的差距往往會引發嚴重的后果,自然地,購買廠家對市一機的這款機器不信賴,高價生產出的機器只能在倉庫里睡大覺。
吳志遠接了推銷的活,要做的當然不只是推銷產品,產品問題擺在那里,一機上下和購買廠家都知道,人家的錢又不是大風刮來的,為什么要買一臺有毛病的機器因此,購買廠家寧愿自己多掏些錢,用外匯買進口機器。
在這場戲里,紀寧槐口中專業詞匯一個接著一個,找問題時專業性十足,沒花太久時間就把機床的問題找到了。
他演得好這事不止是林濟和謝翱認可,把家安在劇組的幾位老專家也很滿意。
淬火開拍之后,劇組從濟川機床廠薅了不少人,謝翱和林濟每天除了商議劇本外,也變著法地給濟川機床廠打廣告。
雖說電視觀眾不是機床廠的銷售受眾,可群眾之中有高手,眼下正是濟川市面臨困境的時候,說不準哪位觀眾就能替市一機解決解決問題。
淬火占了人家的倉庫,借了人家的地盤,還薅了一群人過來,雖說其中有工業部門的助力,可機床廠的恩情劇組還是得記住。
據老專家說,紀寧槐的精氣神原本就像他們的師兄弟,開拍時間越長,他演得越來越貼近為機床廠奉獻一生的那些專家們。
紀寧槐的確演什么像什么,但很多時候,“像”只是浮于表面的模仿,并不代表演員深入了解了某個角色。
不過他對吳志遠的演繹,林濟倒是能給出一個“像”的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