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本編劇專業畢業生實名憤恨中,小林的上一篇長文我都能全文背誦了。”
淬火快播到大結局時,收視率已經達到了59這是大江衛視近年來未曾有過的收視佳績,而正如業內所預測的那樣,到了大結局這一集,淬火的平均收視率穩在了6以上,有621。
幾家評分網站上,淬火的得分都超過了95分,開播前期,支持這部劇的觀眾多分布在北方,而到了大結局階段,淬火在各地都擁有一批穩定的粉絲。
劇評人們不得不絞盡腦汁繼續夸淬火。
好在淬火收視率雖然破了6,卻沒有打破靜梧傳的收視紀錄,他們也不需要夸贊林濟在這部劇中的“想象力”,講述現實故事的劇集,角色所代表的一群人已經足夠劇評人們分析一波了。
當然,劇評人們寧愿頭痛,也好過電視劇圈一潭死水。
走上劇評人這條道路,是因為他們確實對電視劇行業懷有愛意,出色的劇集越多,他們才越有點評的欲望。
從某種程度上說,自從林濟加入編劇行業以來,劇評人們再也不缺劇點評了。
因為除了后宮靜梧傳這些出自林濟筆下的劇集外,林濟也帶動了多種題材的發展,林濟是第一個吃螃蟹的人,但第二個和第三個勇士同樣會有出色的產出。
“林濟就是和同行們處不好。”一位劇評人感慨道,“不過你們有沒有覺得,林濟紅了之后,咱們的生態變好了很多”
“確實。”另外一位劇評人點了點頭。
劇評人這個行業,雖說沾了點電視劇圈的邊,有人確實在電視劇圈里發展過,但客觀來說,在不少電視行業從業者眼里,他們是外行。
劇組只希望劇評人承擔無腦吹的角色,幫劇集多宣傳宣傳就行了,一旦劇評人的發言不符合劇組的心意,他就會被惱羞成怒的編劇或者導演罵,承擔著有事鐘無艷無事夏迎春的重要職責。
劇評人們最害怕點評的,就是那群老牌編劇的劇本。
這群人年輕時候確實寫過不錯的劇本,年紀上來之后筆力下滑了,卻又不肯讓位給年輕人,心高氣傲不說,還愛擺知名編劇的架子。
林濟這種天才型的編劇尚且被他們擠兌,區區外行人的評價又算什么東西
但林濟紅了之后,以他的性格,壓根不會給這群老家伙面子,老牌編劇們急得跳腳,大帽子一頂一頂往林濟身上扣,偏偏林濟不吃這一條,誰罵他一聲,他能連罵十天懟回去
。
林濟戲還多,發起癲來沒人攔得住。
顧樂年的遭遇這群老牌編劇看得可是清清楚楚。
被林濟“調教”過后,老牌編劇們行事有了章法,仿佛一夜之間學會了禮節一般,不惱羞成怒了,還愿意“誠懇接受批評”。
雖說劇評人們對這種待遇頗為惶恐,可不挨罵總比挨罵來得好,又不是吃飽了撐的,誰還能喜歡挨罵不成
因而,就算是自詡公正的劇評人,在點評林濟的作品時也難免會帶著濾鏡。
但他們堅持認為,并不是他們偏心林濟,而是林濟創作的全是精品,在收視率、可看性和社會性上都沒有任何缺點的那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