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最先做出應對的是陸大柱這些種地的老把式,他們在青坪村生活了幾十年,對村里一應事物都極其了解,小河水位線所在的高度,井里打一擔水后要多少時間才會再灌滿,某個地方雜草的顏色,都是他們用來判斷天是否干旱的證據。
這天中午,吃完飯去田里前,幾個跟陸大柱兄弟交好的漢子,默契地聚在一起。
陸栓子嘆了口氣,“我最好的那丘田,早上去看的時候,就只剩不到兩寸深的水了。”
“衡叔早上跟我說,他連著看了幾晚上的天象,都沒有要下雨的跡象。”另一人道。
越是天旱的時候,太陽越是毒辣,兩寸深的水頂多也就能保個六七天,要是一直不下雨,等到地里完全干了再挑水就來不及了,而且馬上就要到稻子抽穗的關鍵時期,這個時候田里不僅不能缺水,還要追肥,而追肥的時候,田里的水位必須要保持在一定的高度,若是淺了,容易燒苗。
陸大柱道“找村長說下,下午通知大家開始挑水吧。”
頓了下,他又補充道“尤其是按沈遷的方法漚了肥的。”
沒人反駁他的話,大家都沉默的散開。
一年的收成最重要的就在一個月,沒人敢賭過幾天會不會下雨,就算再辛苦,大家也想將地里收成的多少掌握在自己手上,而不是靠天。
村長召集村里人開會的時候,沈遷跟陸久也去了,他倆這段時間每天至少會去一趟地里,知道地里是個什么情況。
聽到村長再三叮囑大家追肥前,田里的水位要有多高后,沈遷才放心,畢竟制土化肥的方法是他的,他希望大家用了后地里都能豐收。
開完會回家,宋蘭正在院子里晾衣裳,道“明天洗衣裳,估計就要去河邊了。”
青坪村離河不算遠,甚至村里不少人的地就挨著河堤,但是大家住的地方還是離村里的水井更近,就拿沈遷他們來說,走到井邊只要兩三分鐘,但是到河邊要七八分鐘。
最近連著半個月沒下雨,井水上涌的速度減慢,到今天下午,第一口井里的水堪堪能供村里人打水,沒有多余的水流入第二口井,自然也就沒法在井里洗菜洗衣裳了。
沈遷道“剛才村長讓大家下午可以開始挑水澆田了。”
宋蘭訝異地張了張嘴,道“等會兒我跟你們一起去。”說著她將盆里晾完衣裳剩下的水倒在桃樹底下。
“娘,你負責給菜園子里的菜澆水就夠了。”陸久道。
他們家的情況還好,沈遷跟宋蘭分家分到的那丘田,就在挖的小池塘下面,他們觀察過小池塘里那口泉眼的出水情況,雖然比不上春季那會兒,但每天都有多的水從池塘流出來,暫時還供得上下面那丘大田。
他那兩畝多田,只有一丘四分大的位置差一些,另外兩塊地,一塊離河沒多遠,就算挑水也方便,另一塊離自家小池塘就隔了兩丘田,挖個溝,再搭一截竹子,就能將小池塘里的水引到田里。
因為地里的情況還好,三人等到太陽沒那么曬了才出門。
這時候河邊來來往往挑水澆田的、澆菜的,全是人,就連陸水生跟陸柏生,也一人拿了個小桶,跟在大人身后幫著提水。
沈遷有點擔心,問“天旱再加上大家這樣挑水,河里的水不會干嗎”
流經青坪村的這條河也就三丈左右寬,靠村子的這邊河水還淺,沈遷前些天看到村里有人在河里游泳,人都快到河中間了,水也只沒過那人的肩膀。
“河那邊靠山的位置水深很多,”陸久道,“聽衡叔說,十幾年前有一回快半年沒下雨,那邊也沒干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