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倩懶的理會烏云山。
現在的烏云山,除了會胡攪蠻纏。
基本也不會什么了。
和這種人置氣,是毫無必要的。
“烏老何不聽聽何倩的說辭。”慕容云海笑道,“即使何倩真的從中作梗,把楊軍老爺子的家產和自己的姘頭楊小天給私分了,也要給她一個辯駁的機會嘛!”
“也是。”烏云山不屑道,“我且聽一聽這女娃娃有什么好說的。”
何倩冷冷看了這二人一眼。
楊小天安慰何倩道:“這兩人不過是土雞瓦狗,不要放在心上。”
何倩點點頭,說道:“如果不是為了楊軍老爺子的聲譽著想,我也不會公布此事,但是你們污蔑楊軍老爺子,令楊軍老爺子的形象大大受損,這就是不行的!”
何倩說罷,開始了自己的講述。
眾人聽著。
原來楊軍小的時候,家徒四壁,他出身在西北的一個農村家庭,祖祖輩輩都是耕田放羊。那是落后而封閉的世界,楊軍當時并不知道財富是何物,也不知道該如何追逐財富。
用楊軍自己的話來說,就是“只要逢年過節能吃一頓韭菜雞蛋餡的餃子,就已經是人生最大的幸福了,還談什么其它”。
如果這一切都沒有什么改變的話,楊軍或許會和自己父親一樣,成為一個老實巴交的農民。這輩子就交代在黃土地上,靠天吃飯,再也不可能有什么作為。
然而就在楊軍入學年齡到了的時候,祖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大變化,原本讀書是地主家庭才能做到事,十里八鄉能出一個秀才就已經很了不起了。大部分的農民,都目不識丁,連自己名字都不會寫。
少數有點文化的農民,也就會寫自己的名字,稍微認識兩個字。但是國家開展掃盲教育,要消滅文盲,甚至在村子里建立了小學,派來了城里的老師教課。
條件非常惡劣,孩子們也是半農半讀,但這卻是楊軍改變命運的開始。高爾基曾經說過,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自古以來,被書籍改變命運的人,也不是一個兩個。而楊軍正是其中之一。
書籍豐富了楊軍的大腦,給楊軍提供了遼闊的想象空間,楊軍第一次知道,原來華夏那么大,原來世界那么大。原來自己的村子,就是地圖上一個微不足道的小點。原來自己一直以來,都是坐井觀天。
當時的楊軍,就已經萌生了出去看看的想法,只是這個想法并不強烈,直到另外一件事的發生。
那是在楊軍讀書兩年后,村里來了一幫城里人來打獵,而這幫城里人開著一輛嶄新的吉普車。這輛日后在楊軍看來不過是破銅爛鐵的吉普車,當時卻給了楊軍極大的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