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媽媽滿意地點點頭,“以后咱們每天記錄一次。到時候把圖一放,誰看了不說效果拔群”
實例是最能說明效果的,還有什么比他們自己現身說法、當活招牌來得讓人相信呢
既然女兒已經種出了神奇的蔬果,在如何更好的銷售賺錢上,葉爸葉媽可不會拖后腿。
葉祝余明白過來媽媽是為了什么,忍不住笑了,“媽媽真好。快吃吧嘗嘗味道,要是想再甜一點,或者覺得太甜了,下一顆我就調整一下味道。”
“咔嚓咔嚓”的啃玉米聲在飯廳齊齊響起,為了做好“實驗小白鼠”,葉媽媽拍板做主,每顆玉米都被分成了兩半,一半生吃一半蒸了再嘗。
葉爸爸和葉祝余一樣嗜甜,覺得如今的味道剛剛好,生的時候尤其好吃,像在吃水果。葉媽媽倒是覺得可以多保留一點玉米本身的奶糯味,吃起來更香。葉姐姐的一票,投給了媽媽。
葉祝余點點頭記下,“那就新的多一點玉米味。”
吃過早餐,葉爸爸從老房子倉庫里翻出過去用過的三輪車,昨天打好氣清掃干凈潤了潤油,今天他一蹬地,穩穩當當騎了一圈,質量杠杠的。
確定車能用,葉爸爸把幾斤菜裝好,墊上棉布,綁在后車板上,送葉媽媽出門。
葉媽媽還有些不放心,叮囑葉祝余,“中午和你姐姐一定都記得睡午覺。有什么重活就交給你爸,別自己動手,啊。”
“媽媽路上小心”葉祝余揮手送走媽媽,看著村路上叮鈴鈴騎遠的背影,默默記下等錢夠了要買一輛車才行。三輪車雖然好用,但還是太累了。
葉家吃完飯出門了,清早從地里澆水回來的村民們也正聊著葉家。
“葉家二丫頭瘦得下巴都尖了,實在病太久了。哎,給二丫頭治病不知道花了多少錢。葉家也不知道咋想的,大家都往城里跑,就他們出去了又回來。聽說以后準備種菜賣”
“這會才種菜,能種出來個啥而且現在想承包地也晚了,他們院子那點地方,種出來也就夠他們一家吃的啊。”
廟山村多年如一日沒多少變化,返鄉住下的葉家四口,就是如今最受關注的。
正唏噓著,劉奶奶生氣地打斷他們,“那丫頭打小身體就不好,回來養養也好。況且怎么就不能種了,我家的地還是她看好的嘞人家讀書學了本事,不比咱們清楚”
止住大家的議論,劉奶奶回家吃飯時,才有些發愁地跟大兒子劉村長說起。末了叮囑,“你這個村長可得注意點,遇到問題給人解決問題。”
劉村長沒當回事,“嗐,他們都多少年沒種過地了,也沒說要承包新田,估計就是回來住住養身體。現在城里都覺得鄉下空氣好、養人,找個山清水秀地方住小院看風景。”
見母親還要嘮叨,劉村長擺擺手,“真種出來了,我肯定介紹收菜的菜販子,不會讓他們兩眼一抹黑,耽誤賺錢咱們村都快成留守村了,好不容易回來幾個年輕人,甭管準備做啥,村支書比我還上心。”
“對對,小錢書記是靠譜。多虧了她,咱們村的老家伙們每年都能多賺一筆肉錢咧”劉奶奶一聽就放下了心。
答應了老母親,劉村長剛出門,路上就看到一輛三輪車從村尾過來。
劉村長仔細一看,葉媽媽車上還帶著一堆菜,不由得驚奇,“你這是去市里這就開始賣菜了怎么就賣這點”
葉媽媽沒直接說是按一份一份賣的,笑著找了個理由解釋,“在市里種了些苗,搬家一起帶了回來,看終于長熟了幾個,先拿過去給人嘗嘗,以后可以多賣點。”
劉村長看著葉媽媽的背影,摸了摸后腦勺,“嘿,還瞎操心給人介紹門路,他們這生意眼看都做起來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