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雪妃就推了他的胳膊一把,“那你回頭想辦法問問呀”
“知道了。”龍振國表面上不耐煩地答應,實則自己心里也對這個問題的答案十分好奇。
似乎是又有了新的目標,當她們打開燈,再看到屋子里熟悉的陳設時,那種失落冷清的感覺仿佛都淡了幾分。馮雪妃迅速地換好鞋子,往廚房走去,“好久沒做飯了,今天就在家吃”
“好。”龍振國也沒有直接回書房,而是在客廳沙發上坐下,打開電視機,看起了新聞頻道。
大學也是一個小小的人情社會,龍振國沒費什么力氣,就打聽到了向晴跟林教授的關系當然這也是因為對方完全沒有隱藏的意思,兩邊都表現得大大方方,不怕人打聽和議論。
原來是有人給林教授發了一篇很有靈氣的文章,作者就是向晴。林教授看過之后覺得很有意思,竟生出了收學生的興趣,便在旁人的引薦之下,跟向晴認識了。
“這說的是向晴”聽到丈夫轉述的原委,馮雪妃有些不敢置信地問。
龍振國嘆了一口氣,“或許不只是我們不了解那孩子,向家夫妻也不了解。”
他說著,從公文包里取出自己復印的文章,遞給馮雪妃,表情復雜地道,“你也看看吧,是我們這些做家長的失職,耽誤了孩子。”
馮雪妃雖然是個舞蹈演員,但跟龍振國結婚多年,文學素養也不錯,至少一篇文章的好壞是能看出來的。
她低頭翻閱這篇文章,看著看著,鼻尖一酸,眼淚就涌出來了。
這是一篇向晴以第一人稱寫的自己的故事,結構緊湊、語言詼諧、情感動人。但只有真正認識她、知道她本人經歷的人,才能讀出其中的酸澀。
就像龍振國和馮雪妃,就仿佛通過這篇文章,重新認識了一個沒有任何矯飾的向晴。
她有缺點,有不討喜的地方,可是這些都由來有因。而她可愛的地方,也要不帶偏見地去看,才能感受到。
可是他們身為親生父母,卻反而只能從別人手中,看到這篇文章。
怎不叫人又惆悵、又慚愧、又惋惜
而這,也正是向晴想要的效果。
向紅魚是他們親手養大的,感情深厚,在這一點上,向晴是無論如何都比不上的。
但是反過來說,錯過了的、得不到的,才是最好的。只要向晴表現得足夠優秀,就會讓他們難以擺脫地去想要是就好了。
這樣的念頭,會讓他們心底那一點微不足道的歉疚和惋惜,漸漸發酵成不可說的遺憾。
衣青箬向你推薦他的其他作品
希望你也喜歡</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