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如海吃完一碗,她也吃完了一碗。
看黛玉的一小碗還有不少,她便先讓丫頭給她和林如海添飯。
林如海一愣神的功夫,面前已放了一碗新飯。
近兩個月,他茶飯不思,一日三餐都敷衍而過,別說添飯了,就是第一碗也多有吃不完的。
今日在芙蓉院用飯,他是怕影響女兒和江氏的胃口才專心用飯。本以為第二碗不能了,但看江氏的筷子慢了,她正看他會不會再用
林如海重新拿起筷子。
人的精神靠五谷飲食來養,多用些飯食倒也不錯。
用過晚飯,林如海稍歇一會,叮囑女兒兩句,便回前衙書房歇息。
黛玉還在病中,吃了藥困得厲害,江洛也想養好身體,便叫丫頭們服侍歇下。
第二天下午,黛玉搬到西廂房里。
江洛終于得空叮囑甘梨“為大家都好,你近日且不要去看盛姑娘。”
甘梨知道輕重,這兩日都沒敢露出擔心,此時才掉淚,承諾“姨娘放心。”
不用請安,不用管家,只需陪伴黛玉,江洛的日子依舊輕松,也還算自在。
每日六點半吃早飯。孝中不用裝扮,省事,快六點時起床便可。十二點吃午飯,五點半吃晚飯,是每天最大的三件事。其余時間,就是和黛玉一起看書,閑聊,或倆人都坐在臨窗榻上發呆、看景、打盹,不說話也不嫌沒意思。
黛玉隨身帶過來七個人乳母王嬤嬤,兩個伴讀丫鬟雪雁和澄湖,還有月白等四個服侍過賈敏的一等丫鬟。雖然說要放四個一等、四個二等共八個大丫頭出去,但賈敏才去了沒兩個月,放人也沒這么快,林如海便安排四人仍在黛玉身邊服侍。
一下多了一倍的人,就算大家都著意安靜,小小的芙蓉院也更熱鬧了。
身上沒活計的時候,大丫頭在廊下翻花繩,小丫頭在角落里踢毽子、跳百索。
見黛玉一直看踢毽子的雪雁和澄湖,江洛笑問“姑娘也想玩嗎”
黛玉卻抿唇“還守孝呢。我也玩不動那些。”
江洛早就想玩了,正是機會,更要忽悠黛玉一起“算我多話雖在孝期里,也不能一味靜守哀痛。這些東西雖是玩意兒,卻也能強健身體。姑娘便不會,玩多了也就會了。”
她提議“不如下次大夫來,先問大夫”
雪雁的毽子踢到了一百個,澄湖沒忍住,發出小小一聲歡呼,又忙收住。
黛玉說“還是先問爹爹吧。”
江洛心里也歡呼了一下“那我問老爺。”
黛玉搖頭,笑道“我和爹爹說就是。”
王嬤嬤在旁嘆了一聲,笑道“姑娘和姨娘不用推讓了,我來問,就說是我的主意。”
黛玉便鉆到王嬤嬤懷里“多謝嬤嬤”
林如海自然樂意見到女兒能多動些,更活潑些,答應了只要大夫說黛玉的身體能跑跳,他便送全新的毽子等玩意來。
他還想讓黛玉守制讀書“賈先生上月請辭,我將人留下,待你好些便重新上學罷。雖在孝中,也不能太誤了書”
他還想多講些道理。
可看女兒才小小的年紀,接連失弟喪母,說話行事已比許多十幾二十幾歲的男子強了,也不忍再強加重壓。
玉兒能平安長大成人便足夠了。
黛玉恭謹應下父親的話,見沒有其余訓誡了,便問“爹爹,江姨娘還能和我一起上學嗎”
江洛怔住。
她可從沒對黛玉說過這話
黛玉
林如海看向江洛,笑問“你也再去上學”
江洛幾乎按捺不住激動的心情“那要看老爺許不許了。”
黛玉忙道“爹爹快說許呀”
在大夫允許大姑娘上學之前,榮國公府的船又靠了揚州岸邊。
二管家到書房回話“說是有賈府老太太的親筆信送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