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回帖,賈母半日沒動,也沒說話。
自從林姑老爺回京,老太太每次派人去林家,林家再來人,老太太便總不高興。服侍的人雖然想到了,卻更提著小心。老太太前幾次都沒發怒,誰知聚少成多,今次會不會大怒
但靜坐一會,賈母還是忍住了火。
林如海早便明說過,要寶玉搬出去,再送黛玉來。她搬不走寶玉,又幾次要接黛玉他本便不是軟性子的人,如今是二品大員,自然更有脾氣,一定早存了不滿在心里。
順著他“不好讓黛玉才上學便告假”的話,突然要把迎春姊妹們送去,也確是她倚老賣老。
可他要疏遠,她不拿長輩的身份強求,兩家真遠了怎么辦
她也并沒想讓他幫賈家做什么徇私枉法的事。不過想借個勢,別叫賈家墜下去,還想叫她們小一輩的從小相處,長大自然比別人親密。
賈母長嘆一聲,扶正眼鏡,又看一遍回帖。
這帖子的用詞仍然謙恭,推拒迎春姊妹們過去的話也令人挑不出半點錯,“當日與先生商定只教一個學生,臨時變卦,著實不妥”。
若只寫到這里就好了。
是她太過自作聰明,被反將了一軍。
論起甄家與賈家的關系,若這件事不應,今后甄四姑太太真被逼死,甄家是少不了被人議論,他們這些做親戚的,便不會被說重利輕義,不記舊情,親戚敗落了便不知幫手
甄家都知道了這事,賈家不去請,兩家也不用再做親戚了。
皇上只斬了甄家十四歲以上男子,還發還女眷嫁妝,且沒禁幼子將來舉業,顯然是有所容情。并不能認定他家已是一敗涂地。或許不過十年,他家就能考出來一個舉人進士。
舉業已是甄家唯一的出路。不似這寧榮兩府,看似富貴尊榮,實則有正經功名的不過東府里敬大老爺一個,還因奪嫡之事修道避禍去了。
盯著后半段那短短幾行字看了許久,賈母命“去請二太太來。”
王夫人很快趕到,笑問“老太太有什么吩咐”
賈母問“上月便叫你給她姊妹們請先生,如今可有人選了”
王夫人心里一虛,忙說“一日沒斷過打聽,只是總沒有合適的”
賈母懶得聽她再敷衍狡辯,直接笑道“既這樣,也不辛苦你找了。我這里有個極合適的人選甄家守寡回家的四姑太太才學出眾,德行也甚好,就請她來給女孩兒們上課吧。”
王夫人又大吃一驚,忙問“老太太怎么想起他家”
一大早是不是林家派人來過
可林家不遠遠避著甄家就罷了,怎么還會提起他家
是不是,老太太又接人不成,弄出了事故
甄家攪合進謀反里,又是兩淮私鹽案的罪首,雖是親戚,也不好把人請進來罷
再有
“去年讓送去三千兩銀子幫襯,
權當心意,是不是按數送的”賈母忽問。
王夫人正自心虛,忽然被問到頭上,自然更露了出來“這自然是按數了”
“是嗎。”賈母更加確定,微微一笑,“果真是按數送的,也算咱們做親戚的心意全了,不請他家人做先生,想來也不算無情無義。”
王夫人卻慌忙道“老太太說好,自然是好的,就請她吧。”
婆媳倆互相看著,一個沉穩微笑,一個慌張失措。
賈母不再提那三千兩銀子,只笑道“既是你也覺得好,我親自下帖子請她。快把學堂和先生住的屋子收拾出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