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為林家當家夫人之后,江洛才切實領會到,兩年前林如海送黛玉去榮國府,只給帶一個小丫頭和一個奶娘,的確是最好的決定。不僅對黛玉最好,對兩家關系也最好。
當時林如海應隱約對賈母有托孤之意,只是后來變了主意。
既是“托孤”,一個六歲女孩在別家長住,一應生活待遇應在明面上與那家的女孩子差別不大。
且若受了委屈,自己是不好開口的,自然是那家分給的丫頭比自家帶去的丫頭更方便對女主人說。
而一家的奴才在另一家人數過多,管理吃穿用度其實是小事。更重要的是,自家生活長時間在另一家奴才的注視下,雖然“奴才不算人”,卻不知他們會對自己主人說什么、說多少,其實很不方便。
似兩年前林家與賈家分隔兩地,一年不過送信送禮三四次倒還好。或兩家關系很親近,也不在意這些。
但以現在林家和賈家的關系,紫鵑長在林家便屬不妥。
尤其她還是榮國府的家生子。
往大里說,兩家政見、派系都不一樣,將來在官場上有沖突,紫鵑就是現成能傳遞消息的人。
從江洛自己的角度,也不希望有一個丈夫先妻娘家的丫鬟常在自家。
即便賈母不問,紫鵑回到賈家也難免會將她和林如海的生活透露一一
就有點鬧心。
但原著里的紫鵑極受黛玉重視,兩人雖是主奴,實則親如姐妹。所以江洛觀察了三個月,發現黛玉對紫鵑和對別的丫鬟沒什么不同,甚至還比別人不如。論從小一起長大讀書的親近,有雪雁和澄湖。論照顧生活瑣事,上有奶娘王嬤嬤,下還有林如海親自挑的大丫鬟山雪和山雨。
紫鵑在山青院已經算退居一線,地位也比較尷尬了。
送走大家方便。
醒了有一會,江洛又覺得小腹隱隱發脹,便拿過林如海的一只手放上來,又熱又舒服。
林如海放下帖子,轉頭看她“若有合適的住處,便送玉兒過去住兩日”
江洛“那老爺寫回帖還有,黛玉還太小了,那些事過兩年再講吧”
林如海“好,你看著辦。”又說“紫鵑丫頭的去留,便先問玉兒”
江洛點頭“嗯,行,我明天就問。”
互相客氣小心著對話幾句,江洛繃不住先笑了。
林如海心中一松,也笑了。
可分明江洛不需他解釋便已體諒,他心中又有些許悵然。
林黛玉是對紫鵑有不舍,但更理解江洛要送她回去“我在外便想家,紫鵑姐姐自然也是了。”
恰巧賈母的回帖送來,說暫挪賈寶玉去和他母親住幾日,好接黛玉來,并問候了江洛的身體。
林如海回帖寫江洛不去,自然有借口,說是她身體不適。
江洛便令給黛玉收拾東西,并叫過紫鵑來通知這次
跟大姑娘回榮國府,就和家人團圓去吧,不必跟回來了。
紫鵑既有遺憾,又覺輕松。
在林姑娘身邊雖好,可她處處插不進手,自己心里也不自在。不如家去,不管老太太分她去哪處,好歹能常見到爹娘。
給江夫人磕了頭謝恩,她回去又給林大姑娘磕頭,拿針線分送雪雁四人,又拿了體己錢請這邊廚上置了些菜,請山青院里的人。
知她要走,雪雁等也有東西送她,或是一塊尺頭,或是幾件針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