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怎么從前不說這話呢”她問。
“我從前便說了,你也不信”薛姨媽問,“你不是一心覺得我恨你一舅舅不幫你哥哥的官司,才不愿意去嗎”
可媽媽從前就是這個意思
薛寶釵咽下了話,不與母親頂嘴。
提到了兒子,薛姨媽又傷起心,感嘆道“若是你哥哥還在家”
若是蟠兒在家,她們娘兩個怎至于投奔親戚寄人籬下,還被嫌來嫌去
若是哥哥還在家,只怕更惹出了不知多大的禍,或許她和媽媽連今日安身的地方都沒有了
哥哥不在家才
察覺到自己的念頭,薛寶釵渾身一僵,心底發涼。
她怎么、怎么會怎么會這樣想
鴛鴦回到榮慶堂時,賈母已經哭過一場。她洗了臉叫磨墨,手書一封,令人即刻送去林府。
若林如海不在家,就請江夫人當場拆看。
她知道這兩年與林家往來的帖子,其實都是林如海回的。
江洛到底留沈夫人和劉夫人用了一頓午飯,才送人走,便接到了賈母的信。
她不想看。
但賈母的話是這樣她只能拆信。
信的開頭是一大篇賠罪的話。賈母用非常謙慎、甚至有些卑微的語氣,詢問王夫人是否真的向江洛開口了三十萬。若確有此事,她已經在準備賠禮,望江洛一定收下,也望江洛不要因家中愚婦之言損傷身體。
不得不承認,看完賠罪的這一大段,江洛的確心情不錯。
但要真正不在意這件事還是看賈母準備了什么“賠禮”吧。
下一段寫,恐賈家近日有事,今年不便接黛玉過去小住了。
江洛心想,賈母是越來越適應與現在的林家相處了。她便不這般說,或仍然照常要接黛玉,這等時候林家也不會把黛玉送去。但她主動說不接黛玉,林家這邊便會舒服許多。
果然是年近七十、歷經幾朝的國公夫人。
最后,賈母求問,若流言一直不息,乃至傳至宮中
賈家是否只能全力將省親辦好,才能盡力挽回宮中之心
是的,賈家只有這一條路了。
放下賈母的信,江洛找眉筆給林如海寫字條。
她已經與沈夫人和劉夫人討論過
賢德妃家中無錢,只能向親戚借三十萬兩才能辦省親,不僅丟了他們自家的臉,也是污了宮中體面。
原本不論后世史書如何,本朝已經把省親定論為“不世出之隆恩”,人人稱頌圣德。可皇帝的隆恩卻要讓妃子家中耗盡家財乃至債臺高筑才能接到,豈不成了笑話
省親是太上皇提出,降給皇帝妃子的恩典。即便皇帝原本不愿,就如這時代一家之中是“胳膊折了往袖子里藏”,要顧全整個家族的體面,皇帝自然也要維護皇家的體面。
污了皇家顏面,就等于讓皇帝丟臉。
尤其這話江洛不知能不能與兩位夫人說,便且沒提皇帝一個月前已經意識到,他已經是“皇帝”了。
江洛令把她寫的字條和賈母的信一起拿去衙門,請林如海有空便立刻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