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說好考試結束便拜師,王紀美不愿耽誤,免得成績下來后眾人掙著搶著從他手里奪弟子,是以與傅朝瑜通了氣,第二日便在博士廳辦了拜師禮。
王紀美是想著一切從簡,且顧忌傅朝瑜手中拮據,連六禮束脩都想直接給他備好。
傅朝瑜好說歹說才讓先生斷了這念頭,他手上是沒錢,還得養著小外甥,可也不至于連拜師禮都得讓師傅準備,他真沒有窮困潦倒到這個地步。
傅朝瑜按著外頭的習俗,規規矩矩備好了芹菜、蓮子、紅豆、紅棗、桂圓、干瘦肉條各一份作為束脩禮。
拜師這日,傅朝瑜連衣服都換了一身簇新的。他這邊沒有家人見證,遂拉了陳淮書跟楊毅恬一塊兒,與他相比,先生叫來的人可就多了。
博士廳一半兒的人都被拉來充數,就連孫明達都被叫過來撐場面了。
孫明達怎么都想不通王紀美為何這么著急,甚至勸過兩回,可惜無甚用處。他之所以覺得不妥,主要是這回收的學生是王紀美的關門弟子。既是關門弟子,必然得百般斟酌。然而王紀美同傅朝瑜才認識多久不過月余而已,只怕連他的秉性、才情都未了解清楚,如何能收徒呢便是執意要收,也得等這次聯考成績出來后再做定奪吧。
只是王紀美仿佛中了傅朝瑜的邪,對于他的肺腑之言全不放在心上,孫明達看著他已收了六禮,受了傅朝瑜的跪拜,氣得胸口都疼。
真是好心當成驢肝肺。
王紀美回贈論語與一塊雕琢精美的玉佩,并給傅朝瑜賜字“懷瑾”。
握瑜懷瑾,嘉言懿行,王紀美希望他能在學術上有所造詣,但更希望他高風亮節,日后不論居于廟堂亦或是處于鄉野,都能保持高尚的品性。
孫明達看了一眼被強拉過來的禮部侍郎柳照臨“你家先生有了最愛的小弟子,你們這些舊人可不招人喜歡了。”
傅朝瑜暗暗磨牙,他也沒招惹過孫大人,這人怎么老是與自己作對
被先生特意請過來給師弟撐場子的柳照臨也不惱,甚至云淡風輕地表示“師弟風姿俊逸,品貌非凡,不說先生喜歡,就連我這個做師兄的也喜歡。”
傅朝瑜隱晦又得意地瞄了一眼孫明達。
孫明達不甘地閉了嘴,是他枉作小人了。
王紀美當然也沒忘記二弟子,他的弟子門生眾多,只是他的弟子要么未出仕一心寄情山水,要么出仕了選擇外放各地,官品高者有如知府、封疆大吏,官位低者譬如縣令。他自己的兩個兒子也外放出去了,留在京城的有且只有二弟子,時任禮部侍郎的柳照臨。
收弟子之事,王紀美已經寫信告知諸弟子了,雖遺憾師門不能同慶,但是同在京城的還是得拉過來見一見。
王紀美遂給二人引薦。
論身份,柳照臨是禮部侍郎,傅朝瑜還只是個學生,但如今他們師出同門,柳照臨也是一點兒架子也沒有,關切了傅朝瑜幾句后,還道改日要做東請先生跟師弟出去聚一聚,去他府上認認門。另還附贈了一套文房四寶以及一本自己注過的尚書給傅朝瑜做見面禮。
面對這個年歲比他小上許多的師弟,柳照臨下意識地將他當小輩看待。他雖不知先生為何會收師弟,但單看相貌,師弟不愧是他們師門中人,需知他們先生收徒,儀表相貌亦是重中之重。
“小師弟有探花之貌。”柳照臨有些自豪。
孫明達心中冷哼,看來柳侍郎心里也有數,知道不敢說有探花之才。
傍晚,王紀美原想去外頭酒樓里請客,然而柳照臨萬分好奇國子監的飯菜,央求王紀美帶著他們去國子監膳堂用膳。王紀美拿弟子沒辦法,只能退而求其次。
入了膳堂,柳照臨才知道自己真的小看國子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