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晚上,傅朝瑜幾個圍在一塊兒欣賞成果,眾人里頭,哪怕不怎么會寫文章的楊毅恬都寫了一篇讓傅朝改過之后登載上去了,這會兒格外有成就感。
周文津見杜寧不在,也溜進了傅朝瑜的學舍跑去跟他們一塊兒看文刊,畢竟獨樂樂不如眾樂樂。
周文津翻到自己的律學文章,看了又看摸了又摸,喜不自勝。沒想過自己有一日還能做成這樣的事兒,他到這會兒心里還激動著,側過頭問傅朝瑜“咱們的文刊賣得出去嗎”
“興許會賣得慢一些,但是應該能賣完的。畢竟還有杜寧的文章在后面撐著。”
說到杜寧的文章,陳淮書轉過身遲疑道“他這么寫真的不會被打嗎”
傅朝瑜漫不經心地答“誰敢打杜尚書的親兒子最多不過被人罵上兩句,再有不服的上門挑釁幾句也就過去了。”
真的嗎
陳淮書怎么那么不信呢。
說曹操,曹操到。杜寧拖著步子回了學舍,發現周文津竟膽大包天跑到他的屋子里來,不客氣地瞪了他一眼。若沒有傅朝瑜盯著,他甚至還想上手打人。
周文津也不敢跟他爭辯,找了個借口便溜了。
杜寧兀自生著悶氣,他感覺自己威風不再了,就連周文津那小子都敢自由出入他的學舍,簡直可惡至極曾幾何時,他堂堂尚書公子變得這么慘了想著,杜寧又心有不甘地怒視傅朝瑜,都怨這個人
傅朝瑜笑著給他送上了一本文刊“你的文章也收在里頭,要不要看一看”
看個屁
這見鬼的文刊,杜寧壓根沒有半分興趣,若不是被傅朝瑜拿他父親壓著杜寧根本不愿意出力。他只希望這鬼東西一本都賣不出去,最好賠的褲子都不剩,讓傅朝瑜跌一個大跟頭,也叫他父親再不會對傅朝瑜另眼相看
哈哈哈,想想就痛快。
翌日,傅朝瑜等人揣著文刊去上了課。他們雖說沒發給旁人,但是架不住傅朝瑜等人高調,再加上這文刊一事本就引人注目,于是不過半日,國子監便都知道傅朝瑜他們的文刊真印出來了。單看封皮,印得還挺文雅,超出預期的好看。
國子監的監生們大多不差錢,三十文在他們看來連一頓飯錢都夠不上,這錢花也就花了還能看個熱鬧。
買書的都去楊毅恬那兒交錢,經傅朝瑜觀察,楊毅恬雖然平時看著憨憨的,但是在算賬上很有一手,而且一筆一筆記錄得很是細致,讓他掌管財務最好不過了。
上午這些監生們交了錢,下午李閑的文刊便送入國子監了。
不過一日便賣出去了一百多本,一百本看了又借,借了又傳,短短兩日功夫國子監的監生差不多人人都看過這本文刊了,討論最多的也是這本文刊。原本帶著不為人知的心思一路看衰的某些人,等真正拿到文刊之后才察覺自己還是膚淺了。
雖是第一版,但整本文刊制作精良,美觀大方,前面好些文章寫得格外出眾,有理有據,尤其是傅朝瑜署名的兩篇,拿自己最好的一篇文章過來比都顯得自取其辱。唯一有爭議的,竟然是杜寧的文章。
不少人翻過杜寧那篇文章后,看他的眼神里都透著戰意,只是畏懼他的身份這才不敢上前一辯。
博士廳那邊,孫明達也從王紀美處得知此事。他聽王紀美炫耀過后,恍若不在意地走開了,然而私下里卻吩咐學生提他買了一本,偷偷翻著看。
一看方知,王紀美并沒有瞎吹,文刊確實設計得很好,文章也扎實。
孫明達目光落在傅朝瑜的那兩篇文章上,一篇是論史的,一篇竟是關于農事的。前者屬傅朝瑜的正常水準,后者卻讓孫明達開始細細捉摸。傅朝瑜在文章里將北方的作為蔬菜的蕓菜直接稱為“油菜”,論述如今油菜的種植誤區,以及如何榨油才能提高出油率,并倡導江南一帶進行“冬油菜”的種植。
民間缺油急缺。
才剛看完孫明達心中難掩激動,這篇文章若是真的,必要送去給圣上過目
可他該如何跟傅朝瑜求證真假上回那事兒過后他已一個月沒跟傅朝瑜說過話了。若是直接送去問,傅朝瑜知道了會不會覺得他在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