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人拿起筷子,一起開動。
不愧是當地知名餐廳,菜品口味確實優秀。
謝云帆吃完后看向駱航,問道“這些菜,系統都錄入了嗎”
駱航道“嗯,榕城的名菜已經有系統數據了,但我覺得,還是差一些,沒這家店的好吃。”
謝云帆考慮片刻,說道“同樣的一道菜,不同餐廳做出來的口味當然也不一樣。就比如蜜汁叉燒,這家餐廳味道更甜一些,我們之前去的那家,口感卻更酥脆。”
駱航贊同點頭“那倒是。做菜很講究火候跟手藝,每道菜的味道應該是什么樣,并沒有一個固定的標準。”
一盤酸辣土豆絲,十個人會做出十種味道。有些手藝不行的還可以做個“黑暗料理”,給你炒糊了。
現實中,食客們去不同的餐廳,就能嘗出味道的區別。
但全息游戲里,你不可能光一盤土豆絲就錄入十幾種數據吧全國菜系那么多,這樣的話,數據錄入的工作量二五年都做不完。
可如果,游戲里的一道菜,所有餐廳的味道都完全一致,那么玩家們嘗過兩二次之后,不就吃膩了嗎
這個問題到底該怎么解決
游戲數據和廚師手工所導致的差異性,又要怎么在游戲里體現呢
謝云帆一邊吃,一邊陷入思考。
如果從根源上解決問題,比如,將每種食材的數據錄入系統,然后,根據玩家不同的操作,產生不同的味道
例如,蔥姜蒜爆炒是一種味道。
小蔥剁成蔥末,淋上熱油,又是另一種味道。
蔥姜一起剁成沫,淋上熱油再加一勺醋,又可以做成好吃的料汁。
加入生抽、香油等調味品,味道又會有所區
別。
鹽放多放少,更是嚴重影響食物的口感。
如果每一種食材的味道都能實現,食材混合之后呈現的味道,就會多種多樣,玩家在游戲里做菜,能最大程度模仿出現實中“做菜”的程序,最終做出來的菜品,自然也就因人而異。
只不過,這個技術太難了。食材的味道又要怎么融合呢
回去的路上,謝云帆將自己的想法告訴了駱航。
駱航低著頭若有所思“通過不同的食材來融合這得做大量的實驗,有時候,火候的區別,都會導致口味的差異。”
謝云帆無奈道“我知道這很難,但所有餐廳的同一種菜品,味道都一樣的話,感覺這美食游戲也就失去了靈魂,只是一堆固定的數值罷了。”
車內陷入沉默。
謝云帆做游戲的要求,有時候真是高到變態。
誰做美食游戲,還要完全還原食物制作的過程,融合不同食材的口味啊直接錄入菜品的味道更簡單省事。
但是,作為吃貨的季焰很有發言權,他認真說道“我覺得云帆的話很有道理,我特別喜歡吃火鍋,當年去山城,吃了半個月火鍋,連續換了十幾家店,每一家的口味都不一樣。”
如果游戲里的“麻辣火鍋”全是一個味,全息游戲就無法給玩家更真實的體驗。可如果一家餐廳一個味,玩家們會覺得很驚喜吧
駱航沉思片刻,拍板決定“不管能不能成功,我們先試試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