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陶淵明后期的詩作中,不難看出陶淵明的本心是向往質樸天然的,但是俗世的志向卻也拉扯著他走向官場。那么為什么是在二十歲呢
配樂開始變得低沉。
一雙執卷的手首先進入天幕的畫面,修長的手指徐徐翻動書頁,只見一位俊逸的青年執卷端坐,少頃,青年按了按眉心,似乎是有些煩躁不安。
不是竹簡
秦始皇敏銳地察覺到了這一點。
但這一幕還沒等秦始皇仔細觀察便飛快地破碎了,取而代之的鮮艷的旌旗,交擊的刀劍和沖鋒陷陣的吶喊。
天音肅穆,一改之前的輕佻
公元383年,也就是在陶淵明19歲的時候,一場決定南北前途命運的大戰在淝水打響。
宣稱“投鞭斷流”的秦王苻堅率兵近百萬,欲圖以\"疾風之掃秋葉\"之勢,一舉蕩平偏安江南的東晉,統一南北。
雄駿的戰馬上,苻堅昂然端坐,“以吾之眾旅,投鞭于江”
一聲令下,數也數不清的馬鞭被拋擲在奔涌的河流之中,河流流勢不禁為之一阻。
苻堅見狀仰首大笑。
“足斷其流”
大秦咸陽宮
始皇帝陛下看著天幕施展的神奇仙術,心潮滂湃,無數個念頭在心中閃現,卻是毫無頭緒,心中一片惆悵。
“此乃天人所作,非人力所能及也。”
徐福那邊不知道好沒好
自從上次天幕之后,秦始皇就決定加大給徐福的資金投入,盼著他早日出海,尋到長生之術。
消息一經傳出,晉庭緊急做出反應,謝玄領兵八萬于淝水與苻堅的八十萬秦軍對峙。八十萬打八萬,但是結果卻但出乎所有人的意料,秦軍敗了,苻堅本人更是“身死國滅”,下場凄涼。
太和五年關內
綾羅幔掛,紫金香爐裊裊升起云紋般的煙霧,皇宮內此刻安靜的可怕,宮女太監,妃嬪群臣,所有人都噤若寒蟬,恨不得自己沒長耳朵,壓根就沒聽見天幕的預言。
得知自己結局的苻堅又驚又怒,他想不明白自己未來怎么會輸得這么慘,甚至到了到了“身死國滅”這一步。
隨侍在身邊的慕容沖則是攥緊了垂在身側的手,用力到指尖發白,竭力控制自己不露出分毫的笑意。
香霧繚繞中慕容沖垂眸,長而濃密的睫毛在他的眼下投出一片陰影。
“苻堅,我等著看你的下場。”他無聲說道。
唐朝天策府
史書上的另一位秦王殿下本來在與將領們宴樂,天幕出現之后秦王便讓歌舞停了下來,專心致志地看著天幕。
其他人也跟著停了動作,直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