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心情倒是非常平和,畢竟以自己的功績,光是“皇帝”這兩個字,以后誰提及都越不過他去。
后世的詩文,會用什么姿勢夸我呢。
是夸我統一六國,還是夸我治下清明
祖龍陛下對百花齊放式的夸獎很感興趣。
東晉
夸,使勁夸,我愛聽。
“我以后好厲害啊。”年輕的陶淵明眼睛亮晶晶地盯著天幕。
雖然心里有了鋪墊,但是看到在后世有這么多迷弟,而且還個個不重樣的夸他。
誰能抵得住呢,陶淵明頓時覺得自己骨頭都輕了兩斤。
歸隱如詩,詩顯歸隱,陶淵明讓自己活在詩意里。陶淵明是個詩人,他的詩明白如話,在他的筆下,世間萬物,瑣碎生活都有自己的美感。“自然”,或者說是哲學上的“真”便是陶淵明的全部。
天然去雕琢,渾然自天成,最高妙的文學境界便是自然。他愛自然,也許他還是第一個發現自然之美的詩人。他死后,由他掀起的自然之風吹了千年,讓在俗世凡塵中掙扎的人們對于自然,對于遠方心向往之。
“質樸天然,確實如此。”秦始皇頷首以示肯定。
大明
“所以啊,咱才讓兒子們都要回一趟鳳陽。”
朱元璋感慨“咱老朱家那時候也像天幕這般漂亮,這幫兔崽子吃飽了沒事閑著凈惹事,還不如回老家看看風景,消停消停。”
朱元璋對自己除了朱標以外的兒子幾乎沒有滿意的,一個兩個,有一個算一個,全都是不省心的兔崽子。
沒辦法,實在是太不成器了。朱元璋不知道,在未來的他煩不勝煩,以至于專門出了一本御制紀非錄,把他的兒子們罵了個狗血淋頭。
東晉
“老鬼,你以后挺厲害啊。”翟氏不陰不陽地說道。
“夫人,這都是虛名,俗名,我陶元亮豈能在乎這些。”陶淵明義正言辭。
自打天幕爆出以后他會辜負翟氏,翟氏就炸鍋了,他花了許久才安撫過來。
甚至為了彌補未來的他對翟氏造成的傷害,他還保證以后都為翟氏寫詩,做到早上起來夫人真美,晚上吃飯夫人賢惠。
因為還沒有徹底消沉的他,是真的對翟氏心懷愧疚,尤其是看到天幕上翟氏一直不離不棄之后。
至于義熙六年以后的陶淵明和翟氏就不像剛剛歸隱時那般和諧了。
翟氏的心已經涼透,打定了主意要與陶淵明分離。
即使已經知道陶淵明接下來名聲大噪,光是靠著仰慕者的接濟,就不會再陷入貧困的境地。
雖然陶淵明生前名聲不顯,后世卻有許多尋他問他的人。而他的桃花源,綿綿滋養了千年,成為千年來人們的精神家園。因為人人都需要遠方,哪怕遠方除了遙遠一無所有。
天幕在此刻格外美麗,天空一碧如洗,綠意盎然的田野無邊無際地向外延伸,不知名的野花在田野間肆意生長,點綴其中。
田野里有條石板小徑,蜿蜒而上,通向遠處飄起裊裊炊煙的村落。
由此天,地,人之間,達到了極致的和諧。
好的,感謝大家的觀看,這里是弦夢似錦。本期視頻到這里就結束了。如果您喜歡的話,千萬要記得點贊投幣評論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