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秦朝的緊鑼密鼓下,在李世民,劉徹的提問被浩如煙海的問題淹沒下,一天之后,天幕便消失不見了。
至于有的人捶胸頓足,后悔自己猶豫太久等如此這般,就和天幕沒什么關系了。
大宋
趙佶氣憤地摔了案幾“這天幕怎么走的這般快,朕的宰相們還沒商量出結果呢。”
聽聞天幕有要求,趙佶猶豫不決,下令召群臣進行商討。丞相宰輔齊聚一堂,緊鑼密鼓地商討了一天,就各種利益分配還沒吵出來一個結果
天幕不等人,散的一干二凈。落得個竹籃打水一場空。
太氣人了,都怪天幕,趙佶從來不覺得是自己的問題。
東晉翟氏和離記
天幕消失之后的日子平淡無波
才怪
“翟氏,你當真要與陶翁和離嗎”今天的縣令很頭疼。
俗話說“寧拆十座廟,不破一樁婚。”走到和離這一步,多少都過得不太幸福。
翟氏自打天幕之后鐵了心要離了陶家,自己在粟里找了一個地方安頓下來。
翟氏如今已經四十七歲了,她的兒子不放心翟氏一個人在外面,經常去勸她回家。
可翟氏性子倔,哪里能依她兒子的她抽時間找人寫好了狀子之后便遞給縣令,申請允許她和陶潛,也就是陶淵明和離。
魏晉時期婚姻關系還是比較自由的,若雙方感情不和,想要和離的話,可以在都同意的情況下正式“和離”,從此一別兩寬,各生歡喜。
但問題是,陶淵明本人不想離婚
是的,他后悔了,他還沒有像最后那般對翟氏極其的不滿,內心里還是有著幾分溫存在的。
這是一樁難辦的案子,縣令很是為難。
天幕之后,陶淵明的家里熱鬧非凡,門庭若市,有不少仰慕追隨他的人,其中不乏高門貴子,因此縣令不想得罪于陶淵明。
翟氏道“回縣太爺的話,如今天幕已經道明,未來陶家必定會辜負于我,這是為眾人所知的事。妾身不愿在日后朝夕相處中與陶君心生怨懟,所以我請求判兩家和離,從此”
“夫人,你真是這么想的嗎。”陶淵明忍不住打斷翟氏的話。“我保證,我以后會好好待你的,你看看家里,家里已經回復到原來的狀態了。我們以后會過的很好。”
翟氏沒有給他眼神,被打斷之后繼續說“從此一別兩寬,再不相干。”
“我們還有孩子他們都念著你。”陶淵明目露乞求之色。
縣令此刻心里十分復雜,這叫什么事兒呢。
堂下的二位都老大不小,結果鬧和離鬧上了公堂。
這翟氏,也太不識趣了,有榮華富貴不跟著享受,非得要和離。
縣令心下埋怨。
翟氏搖頭“不,是你先放下我的。我只不過是得賴于天幕,提早得知這一點而已。”
“而且”
翟氏停頓了片刻,顯然,她心里依然介懷室無萊氏之嘆。“你我分離之后,你去找你的老萊之妻,不是很好嗎。在你眼中,我不過是一個不賢惠的人罷了。”
陶淵明殷殷切切地說“這都是另外的我做出來的,我從來沒覺得你不賢惠過。”
“那是因為現在我們的處境變好了。”翟氏冷笑“如果沒有天幕,我相信故事的走向會是一樣的。”
她轉身,認認真真地看了陶淵明一眼,滿是懇切“放過我吧,我們都會過的很好。”
她在求我放過她
這一眼,他便知道自己徹底失去她了。
她看向他的眼神,從來沒有像現在這般冰冷過,陶淵明心中酸澀。
“好,好,我放你離開”陶淵明同意了,他向縣令稽首道“求縣令判我與翟氏和離。”
見兩個人對簿公堂后,都同意和離。縣令也沒什么好說的,判下了和離書。
翟氏如愿以償,一番清點之后,第二天就帶著自己本來的嫁妝器皿徹底搬離了陶家。
沒有翟氏的看管,陶淵明酗酒更甚了,誰也攔不住。
這天陶淵明又夢到了自己和翟氏舉行昏禮時的情形。
夢中,黃昏時刻,落日留下長長的影子,將云朵染得一片緋紅。
左右賓客歡欣雀躍地望著他們。
他穿著一襲昏服,緊緊牽著新娘的手,生怕一松手新娘子就消失不見。
不經意間和新娘對視,新娘正含情脈脈地望著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