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美啊,現在天幕一出,想必后續你的路會好走許多,千萬別走引薦這條路,太難了。”李白語重心長地給小弟傳授自己的經驗之談。
為了走通這條路,之前他不可謂不拼。各種寫,花式寫,就為了能夠有一個官身,完成自己的夢想。
那可是李白啊,就算是李白這種享譽全國的大詩人,四十二歲入朝,也是走了大半輩子才混到皇帝身邊。
杜甫表示,我行得很。和他祖父一個樣,狂就完了。那么杜甫他是怎么寫求職信的呢,接下來我們以李白和杜甫為例做一個對比研究。
“對比研究這個說法新鮮,朕還是頭一次聽說。”
劉徹來了興趣,這他可要好好鑒賞一番。
其實寫這種自薦信自薦書,也是有套路在的,主打一個夸字。夸自己,夸引薦人,夸大唐,夸皇帝,反正怎么夸都行。請看李白的與韓荊州書,一份符合大眾標準的滿分答卷。
天幕放上了與韓荊州書。
“生不用封萬戶侯,但愿一識韓荊州。開頭這句極為熨帖啊。”劉徹再次感受到了文化人拍彩虹屁的美妙。
十五好劍術,三十成文章,嗯夸自己,劉徹點頭。
往下看君侯制作侔神明,德行動天地,筆參造化,學究天人。
“這夸得,韓荊州都得不好意思了。”
著作堪與神明,德行感動天地,劉徹直呼好家伙,甚至思考平時大家對自己的夸夸還是太內斂了,看看人家怎么夸的多好
到最后李白收束全文,抒發了自己的一番自己的抱負。
“不卑不亢,大氣自信,雖是有求于人,但是這信卻寫的極其光明磊落。”
秦始皇頷首,看完之后給了自己的評判。
杜
甫呢,只能說太狂是一方面,反其道而行之又是另一方面。接下來以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為例,請大家欣賞一下杜甫的求職詩。
天幕上的與韓荊州書換成了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
“朕倒要看看,與李白的有什么不一樣。”劉徹興致勃勃地看向天幕。
“呃納绔不餓死,儒冠多誤身”
怪不得沒被引薦上。
人家都在夸啊,杜甫你醒醒,開頭直接把劉徹噎住了。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正常了,夸自己,后面對自己的吹捧,劉徹覺得也就和李白半斤八兩吧,反正夸自己也得花式夸。
等到看見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劉徹嘆氣,這是純純無法實現的政治理想。
“朝扣富兒門,暮隨肥馬塵”
劉徹此時不知道該說些什么了,這和李白截然不同,也和他了解的監唐詩歌也截然不同。
忠言逆耳啊,真話永遠都不好聽,不過詩圣之所以是詩圣,也許正是因此。
看到殘杯與冷炙,到處潛悲辛,劉徹惋惜,他已經感知到了結局,這詩投出去注定要石沉大海了。
因為主流套路是在夸,但是杜甫他偏要指出來大唐的百姓其實過得沒那么好。
這就是詩圣,但是怕為當時所不容。
在監唐,人們喜歡什么樣的詩是李白的超凡,是王維的禪意,是王翰,是高適,是奏響的監唐之音,而杜甫的詩歌,卻宛如一記警鐘,一盆冷水,這如何能讓人喜歡起來
所以這條路,杜甫走得很難。本身名聲不顯,也沒有像杜牧這般有文壇大佬幫他舉薦造勢。但是這不代表他的詩歌寫的不好。相反,寫的太好了,超越了當時的時代,以至于時代拒絕聆聽他,拒絕贊賞他。
拒絕聆聽,拒絕贊賞
杜甫一時不知道該高興,還是該難過。
該高興自己的詩總會被看到,還是該難過當下時代的拒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