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察御史里行何大正,打響了烏臺詩案的第一槍。
“愚弄朝廷,妄自尊大,宣傳中外,孰不嘆驚”
“正宜大明誅賞以示天下”
劉徹似笑非笑地看著天幕上何大正所上奏折的原文,朝廷傾軋,羅織罪名,這小詞兒真是一套又一套啊。
如果不是之前對蘇軾有些了解,光憑這奏章,還以為蘇軾當真是一個十惡不赦的人呢
監察御史里行舒亶、國子博士李宣之、御史中丞李定等人緊隨其后,一時間彈劾蘇軾的奏章如雪花般紛至沓來。
他們從蘇軾的大量詩作中挑出認為暗含譏諷朝政之意的句子,直接按頭蘇軾包藏禍心,死有余辜,給蘇軾定了個毀謗朝政之罪。
其他上書給宋神宗的折子一一浮現。
天幕這是要為蘇軾主持公道了。
那平日里蹦跳這得最高,現在自己的折子蹦跳到天幕上的人,心里都是害怕得一哆嗦。
宋神宗的臉色很不好看,陰沉地簡直都要滴出水來了。把一個人冤
進監獄也就算了,問題在于所有人都知道蘇軾是被冤枉的了。
本來新法的推行就很艱難,反對者甚多,現在這么一搞,他面子里子都沒了。縱是宋神宗的性子有些優弱,此刻也不禁羞惱,暗自記恨上了幾個被點到名攛掇他將蘇軾下了監獄的臣子。
瞠目結舌。
“古之君子不必仕,不必不仕。”不必仕”,就是是教天下之人必無進之心了”
“后面的不必不仕是一點都不提啊。”
劉徹忍不住吐槽,就從一句話里摘出幾個字硬生生發散唄。
“欲加之罪,何患無辭。”李世民唏噓,這一套構陷組合拳,他也熟啊
這一通操作,哎呀,咱就是說騙哥們可以,別把你自己也騙到了就行。
女聲特意搞怪了一下。
在古代有一個人的壞話是千萬不能說的,就是皇帝。于是蘇軾就因為幾篇詩文被下了大獄,因“詩”成案,故曰“烏臺詩案”
頃刻之間,拉一太守,如驅犬雞,元豐二年七月三日,宋神宗正式下詔,讓御史臺審理蘇軾誹謗案。可憐蘇軾到湖州才剛剛上任三個月,朝廷特派員皇甫遵帶著兩名御史臺的低級官吏晝夜兼程從京師抵達湖州,將蘇軾逮捕歸案,押往至京都汴梁御史臺監獄。
“呱呱”烏鴉凄厲的叫聲此起彼伏。
柏樹茂密而陰森,即使是在白天也有著深深的陰翳。
“蘇大人,快點,別磨磨蹭蹭的”
押送蘇軾的小吏不耐地低吼。
“你”蘇軾被那個小吏狠狠推了一把,差點沒被推到地上去。蘇軾咬牙忍耐,眼里蘊藏著怒火滔天。
“蘇大人,今時可不同往日,您走得太慢了,他這是在”他的同伴假惺惺地解釋,故意拉長了腔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