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清風輕柔地拂過他的臉頰,只留下幾縷紛飛的凌亂胡須,江河中的水波瀾不驚,月光皎潔,照耀在微微蕩漾的水波之上。
開篇清風明月,景象一新,令人頓感神清氣爽。
大唐
“誦明月之詩,歌窈窕之章。”
明月,美人
“哎。”李白這酒杯算是端不下去了。
明月和美人,指的又豈止是明月和美人呢。
比如眾女嫉余之蛾眉兮,那里的美人明明是屈子自己屈原就常常借助美人來表達和傳遞個人的忠君思想和報國志氣。
“潔浩乎如馮虛御風,而不知其所止;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
在如此靜謐而祥和的夜色中,泛舟赤壁,蘇軾與好友把酒臨風,快哉,真是快哉。
大漢
“一葉扁舟,去行遠方,這滋味也太瀟灑了。”
劉徹還沒體味到李白那一層,看著天幕,他也不禁跟著飄飄欲仙起來。
“桂棹兮蘭槳,擊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懷,望美人兮天一方。”
跟隨赤壁賦的脈絡,忽聞隱隱約約的歌聲,哀怨凄然。
李白更加肯定了自己的想法。無他,這引用的大段歌詞,無一例外,均是楚辭的化用。
“借屈子之筆法,他這是在傳自己之情感。而且”
與屈原一致,屈原也曾遭遇貶謫,流放他鄉,但屈原始終不忘的是對國家的熱愛。
“蘇子愀然,正襟危坐,而問客曰“何為其然也”
一曲如怨如慕,如泣如訴的簫音,瞬間讓大家都清醒了。曹孟德,周公瑾主客之間一問一答,將人們帶到了赤壁之戰上。
“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好家伙,更難過了。一股悲涼之感頓時涌上眾人心頭。
“寄蜉蝣于天地,渺滄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
秦始皇一字一句地念道,這一句,真的是秦始皇的定向狙擊,說到了他的心坎上。
最短暫的奠過于蜉蝣,最煌赫的莫過于曹操,那又怎么樣跟潔潔明月相比,跟生生不息的江水相比,都不過是一朵浪花而已,太渺小,太
短暫。
女聲那也更悲憤了,說出了大家的心里話。
這還奮斗個什么勁兒啊。即使是當年意氣風發的周瑜曹操,到最終也都淹沒在潔瀚的歷史煙波中。換句人話,都得死,誰都難逃一死。但是蘇軾,他開始悟了。
天幕接下來是蘇軾的回答。
“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
一語驚醒夢中人。
是啊,生命雖無常,但從不變的角度看,天地自然,河海山川,歷經時間的沖刷,都永恒地存在著。
而只有眼前的美景,才是最值得珍惜。蘇軾欣慰,他進行了補充。
“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取之無禁,用之不竭。”這一刻,蘇軾的聲音與天幕出奇的一致,幾乎是同步說出了這句話。
“烏臺詩案”是蘇軾人生中的一次低潮,但也是其文學創作生涯中的一個重要的轉折點。苦難使人成長,對于蘇軾來說,烏臺詩案不是毀滅而是重生。
我真的很喜歡蘇軾這個人,外面紛紛擾擾,我只想來蘇軾這里躲一躲。我們每個人其實都在現實的泥潭里,蘇軾也是如此。但他說,試著開心起來吧他總是會以一個樂觀的心態去面對這世界。
“烏臺詩案這種事情放在一般人身上可不就一蹶不振了。”
劉徹頗為贊同天幕的觀點。
這一次,任小船飄蕩,任東方之既白,這一刻,忘掉一切,無論是時間,自我,還是其他所有的一切。盡情享受清風明月,這樣就足夠了。
赤壁賦之于蘇軾,是他人生涅槃的重新出發,也是他人生的一道分水嶺,從此,蘇軾站起來了,站起來的蘇軾是一個大寫的蘇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