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李杜這樣詩人間的想法都很純粹,近的是仰慕,遠的則是惺惺相惜,但是對于他人而言,操心的事情可就多了。
大明宮
李世民眉頭緊鎖。
“黨爭就沒有個好辦法嗎。”
天幕給了富國之策,然而黨爭之禍卻依然讓人見之心驚,在蘇軾這里李世民又再次見識到了本該都是人才的臣子是怎樣因為黨爭互相消磨對方的。
痛惜啊,這一個個的都在內斗里把大好年華都浪費掉了。
愁啊,怎一個愁字了得
于是李世民決定把壓力交給天幕。
大宋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被劉徹念叨的宋太祖趙匡胤神色卻不樂觀,一年過去了,想到此前的那聲聲過河過河,趙匡胤心中便隱隱作痛。
自那之后,他夢里總是那么幾個人影出現,有文官,也有武將,無一例外,具是悲壯。
南遷啊,為何南遷呢,之前的國都何在呢,收復的又是哪里的失地呢
這都不能細想,因為一細想就剎不住車,心驚又心冷。
比如與其兄長截然相反的宋徽宗,明君對應昏君,能臣對應佞臣,主戰對應主和,更別說天幕反反復復提及,每一次提及都讓他心梗的大慫
這些都在為他串聯起一個可怕又殘酷的事實,然而趙匡胤有預感,事實只會比他所想象的更可怕,更殘酷。
所以現在趙匡胤即將在天幕評論區提出的問題是
兩宋更替之際,究竟發生了什么。
明朝
糾結。
朱元璋覺得自己也該在天幕上露一手了,顯擺顯擺咱大明的綜合國力。除了第一次,其他時間自己都像一個事不關己的看客。
大明在天幕這塊兒一點聲音都沒有,他甚至都沒看見有哪個姓朱的敢于發言。
這樣不好,真的不好。但是他沒啥問的啊,朱元璋真的很為難,倒還不是凡爾賽,只是占了時間的便宜。
上回的評論區,人家漢武帝求的四大發明,到明朝該有的都有了。而秦始皇求的富貴強兵之策,天幕給的回應是王安石變法,這方面的資料大明也不是沒有。
至于大宋那問題朱元璋表示,如果可以,就大宋是如何不干人事這一點他都能和宋太祖趙匡胤講個三天三夜。
朱元璋甚至都覺得天幕罵的輕,給大宋留了面子。
他真的,我哭死,天幕甚至都沒把岳武穆的事說出來。
“恁他娘”
“陛下,慎言。”
朱元璋忍了又忍,終是忍不住爆了粗口。但是聽著太子的勸阻,他又把后面的話咽了回去。
xxx省略一堆罵人的話,堂堂一代武圣啊,被那幫鱉孫磋磨到身隕。
是的,岳飛不僅是武圣,還是朱元璋親手封的武圣,遠早于萬歷年間封圣的關一爺
。
此舉一如李世民把王羲之捧上了書圣的位置,誰看了不說一句,有迷弟做了天子的出手就是闊氣。
反手就是給偶像封個圣人當當。
當然這只是個調侃,實際上每個被皇帝封圣的人此前就已經為后世百姓自發崇拜,不斷推崇,封圣從政治角度看很多時候都是順水推舟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