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個倒霉鬼,劉據真的,他冤枉啊漢武帝那次的巫蠱之禍,連漢武帝后面清醒了自個兒都后悔聽信小人讒言,但人死如燈滅,再怎么后悔都晚了。
劉徹的眼珠子縮了回去。
本作者酸甜可口砂糖橘提醒您開局盤點背誦天團歷史視頻第一時間在更新記住
而劉劭詛咒宋文帝,證據確鑿,反而輕輕揭過,更炸裂的是,私下里和他另一個弟弟劉義恭談到這件事情,他的看法是
劭雖所行失道,未必便亡社稷,南面之日,非復我及汝事。
用優美的通俗語言解讀一下,哎呀老弟,你看我這兒子的行為確實過頭了哈,但是孩子嘛,再怎么胡作非為未必會影響到國家,等到他當了皇帝,那時候咱倆管不了,就別管了。
第一次了解到這件事的眾人一時喪失了語言能力。
還有一句。
汝兒子多,將來遇此不幸爾。
你的兒子多,千萬不要重蹈我的覆轍哦。
“宋文帝犯了糊涂。”
秦始皇點評道。
如果是他,他會第一時間下令誅殺嚴道育,因為這是一個行巫蠱之術的禍害,沒有哪個皇帝,甚至就算只是一個普通人,都不能容忍咒殺這種事情。
至于太子如此輕信小人這件事,他會在不惜一切代價對這件事情徹查到底同時,用雷霆手段懲治劉劭,讓劉劭不敢再犯,而不是蜻蜓點水的處理,還把這件事當笑話講給弟弟聽。
宋文帝最大的錯誤就是沒有分清家事和國事,但是他不一樣,他分得清。
秦始皇對宋文帝的處置頗不滿意,太柔和了。
不得不說,宋文帝這“兒大不由爺”的擺爛心態真是好。一味慣著寵著不舍得處罰,然而劉劭卻因此又驚又疑,惴惴難安,事情很快就惡化到了不可收拾的局面。
于是不安的劉劭又和嚴道育有了聯系,而藏匿嚴道育之事不久再次東窗事發,大臣們紛紛力勸宋文帝令立新人,然而宋文帝,他不舍得啊。宋文帝一直猶猶豫豫,日夜召集他最信重的三位大臣江湛、徐湛之和王僧綽,就廢長立幼,該立何人才好這件事討論個沒完,而劉劭戰戰兢兢,惶惶不可終日。
劉義隆閉上眼睛,不想再聽下去了。
終于,劉劭幾近瘋狂,開始不擇手段。
與前兩位太子相比,他的性格和后面的李承乾一樣瘋狂,他面臨的局面比劉據還要差,但是他的勢力比李承乾和劉據兩個人都要強,既然大環境不再利于他,那他的做法只有殺了皇帝,讓皇帝沒有選擇。而宋文帝無底線的縱容,把一個原本可堪大業的儲君,慣成了自己的仇敵。
于是,劉劭聯合劉浚舉兵造反,闖宮弒父,自立為帝。此事一出,天下嘩然,本是名正言順的太子,在弒父的名聲下也名不正言不順起來,三月后,受武陵王劉駿討伐,兵敗被殺,他雖然自立為帝,但是史書并不承認他,劉宋史書稱他為"元兇"。
劉宋朝廷上的人都沉默了,只有一個人突然大笑起來,神情如癲如狂。
“進無可進,退無可退,父皇,你睜開眼睛好好瞧瞧,這朝堂上哪里有我的容身之地”
“我在等你死不假。”
劉劭說這話的時候直直地看向宋文帝,他的眼里亮的可怕,除了傷痛外,眼底還有刻骨的恨意和絕望,宋文帝心頭一顫,只看了一眼就不敢與之對視了,因為他怕下一刻自己的眼淚會不受控制地翻涌出來。
他恨我
其實天幕一直沒有說,劉劭的生母,自己的發妻袁齊媯,是因為他過于寵愛潘淑妃才抑郁而終的,袁氏生前不愿見他,至死都沒有原諒他。這件事情,永遠是橫亙在他倆之間的心結,誰都不能釋懷。
他如此寵溺劉劭,何嘗不是因為自己的歉疚
劉邵冷笑,伸出一只青筋暴起的手
“而他們,都在等我死”
他用手指指了一圈大臣,被指到的人或驚慌失措,或視若無睹,堂下眾生百態,莫不如是。
天幕對此置若罔聞,繼續說道
子殺父,弟殺兄,從此劉宋開始上演父子兄弟相疑相殺的連環慘劇,在衰敗的道路上勢不可擋,一路滑行,因為再往后的皇帝拎出來甚至連劉劭都不如,主打一個人設昏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