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著有一段日子沒進后宮了,李世民腳步一轉往后宮走去。
楊妃看著兒子,眼露出慈愛之色。
有宮人回稟圣人往她宮里走來,楊妃眼里閃過怨恨之色,想來沒有任何一個人在知道自己兒子未來會死在丈夫大舅子和嫡子手里,心里都很難不生出情緒來。
她強忍著不耐,先柔聲吩咐兒子回側殿。
剛滿十歲的李恪眼里露出失望,他已經很久沒有見到父皇了。
這里得提一下,李世民雖然寵愛嫡子,但是對庶子態度也不差,在沒有比較下,年幼的李恪對父皇還是很向往。
一聽說李世民要來,李恪忍不住開口,“兒子想父皇了。”
楊妃眼里流露出復雜之色。
恰在此時門外傳來爽朗的笑聲,“讓朕瞧瞧誰想父皇了”
“父皇”
李恪驚喜地看向門外,很快壓抑住激動,向李世民行禮。
“兒臣見過父皇。”
李世民走進來拍了拍李恪的腦袋,然后開始詢問他功課。
史書上記載這個兒子資質不錯,他甚至考慮過立他為太子,可實際上李世民明白自己絕無可能這樣做。
不說李恪有隋煬帝的血統,就光是立庶就亂了綱常。
老李家奪位本來就已經很難了,沒必要給后世子孫再增加難度。
況且若立了李恪,他的嫡子該如何是好,當時還活著的青雀和雉奴可就不能活了,更不要說朝中一大批反隋的朝臣也不可能允許下一任皇帝擁有隋煬帝血脈。
所以他基本判定自己不會考慮這個兒子登基,更不要說向輔機詢問。
李世民出了一會兒神,李恪已經回答完了問題,李世民雖然出聲卻不耽誤他一心兩用,對于李恪的回答他很滿意。
這回答有自己獨到的見解,沒有全依照書中內容來解答,雖然有些稚嫩,也不是沒有可取之處。
李世民心里嘆息,哪怕是高明在這個年紀也不能做到。
見李世民遲遲沒有開口,李恪忐忑問道“兒臣回答錯了嗎”
李世民回過神來,“不,你回答得很好。”
他夸贊道“父皇在你這個年紀也無法做到你這個程度。”
一旁的楊妃嘴角突然抽了一下,哪怕當年她在宮中也有耳聞,圣人十歲時似乎還因為獨自騎馬跑去打獵被竇太后拿柳條抽了一頓。
那一頓打后,長安城再沒小郎君敢偷騎大人的大馬。
李恪露出靦腆笑容,李世民又詢問了幾句,打發兒子走人。
他來后宮可不是來跟皇子浪費時間想,李恪走后,李世民看著滿是韻味的楊妃眼神變了。
李世民深諳曹魏遺風,相較于青澀的少女,他更愛風情萬種的婦人,所以不吝嗇納美貌寡婦進宮。
女色上他比漢朝皇帝要節操,漢朝皇帝那才是來者不拒,幼女、人妻,甚至好看的男人都可以接受。
當然跟衷情婦人的曹操相比,李世民口味沒那么重,他并不喜歡給死人戴綠帽子。
婦人還是自己開發更有成就感。
可今日李世民的魅力遭遇了滑鐵盧,等來到立政殿,他還一臉懷疑人生。
“二郎,這是怎么了”
李世民進門時因為神情恍惚差點沒被門檻絆倒,有眼睛的人都看出他狀態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