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遷的北方士族和南方本土士族在洛陽淪陷后在王導的引導下都有意向瑯琊王聚攏。
衛玠本來先去的豫章,可他不喜王敦,又繼續往南來到建康,休養了這段時間門,又跟瑯琊王司馬睿交談甚好。
還未認主公時,豫章傳來一個噩耗。
豫章的王敦將自己的從弟王澄給殺了,消息傳到建康時引起一片嘩然。
這樣說吧,太尉王衍將兩個從弟王澄、王敦分別安排在徐州、揚州做刺史,這本是為瑯琊王氏一族準備后路。
至于王導,在看到皇帝被東海王挾持后選中了旁支宗室司馬睿,勸說他遷往建鄴,在王導的引導下得到了南方士族的支持。
王衍被石勒所殺和洛陽淪陷幾乎同時傳到南方,司馬家的宗室十不存一,南方的司馬睿自然成為顯眼存在。
司馬睿身邊的王氏兄弟也成為眾人投奔對象。
徐州刺史王澄因不理政務,好好的徐州他去了才幾年就亂成一鍋粥,徐州出現叛亂誰都不意外,王澄跑去豫章郡士族都知曉他是奔著從兄王敦去的。
在知道他被王敦所殺,南方士族一片嘩然,畢竟還未出現過因政見不合就殺了自己族弟的
一時間門本打算經過豫章的都不由繞道前往建康。
衛玠聽到這個消息,總有種逃過一劫的慶幸。
他本打算找王導探聽王澄被殺的真實原因,卻從瑯琊王司馬睿態度里察覺到不對。
難道王澄之死跟瑯琊王還有關聯
衛玠心情很不好,山河破碎,逃亡南方本以為眾人能夠眾志成城收復北方,可現在看來先陷入了內斗
誰能挽救中原大好河山
咸陽宮,隨著造紙工藝改進,紙張數量增多,秦王政每日需要批閱的政務也從竹簡換成的紙。
秦和趙國都跟匈奴接壤,在得知羊毛可以織衣后,秦王政已經下令命少府嘗試用羊毛織布。
羊毛清洗后還是有異味,不過對于這個時代的人來說,這點異味不算什么。
大量羊毛匯聚在少府,由墨家幫著改造適合紡織羊毛的紡織機。
不只少府,民間門也有人嘗試。
不過一日時間門,少府就呈上了兩塊摻著羊絨的布料。
一塊是絲摻羊絨,一塊是麻摻著羊絨編織而成。
兩塊布料秦王政都親手摸過,詢問了情況。
少府小吏高興稟報,麻布摻入羊毛后,可以節省不少麻,編織的衣物不僅不影響,還更加細密。
“可。”
“著邊關守將大肆收購匈奴羊絨”
他沉吟片刻,“就用鹽去換。”
鹽對于匈奴人來說是硬通貨,秦王政同樣得到了撈魚小技巧和附帶的制冰法、曬鹽法,可想到失去的大筆上金心情不是很好。
因為秦國不靠近海,這些都用不上。
揮退少府小吏,秦王政又處理下一份政務。
“楚國跟諸越鬧翻了”
秦王政表情閃過意外之色,他是知道楚國說服了南方諸越來聯軍攻打他大秦,也知道魏趙都出了兵分攤大秦主力軍隊,更知道楚越聯軍快要抵達韓國。
本來他在韓楚趙邊境都駐守大軍嚴陣以待,打仗這事上,大秦還沒怕過誰
怎么還未打,敵方自己先鬧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