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會兒將就的是大復仇,不為父報仇才枉為人子,想要殺掉楚平王,唯一的辦法就是找個跟楚國有仇,又跟楚國實力相當的國家,環顧四周只有跟楚國接壤的吳國。
吳國也就是現在的江浙一帶,伍子胥想要穿過楚國到達吳國不容易,需要過一個關隘叫昭關,昭關就在現在的安徽含山縣北75公里處,兩山對峙,中間有大河,屬于楚軍重兵把守重要關口,大家應該聽過伍子胥一夜白頭過昭關的故事。
說伍子胥為過昭關,一夜急白了頭,那么伍子胥真的一夜急白了頭嗎根據史書記載,伍子胥過昭關還挺容易的,那么他是怎么過去的呢
很簡單,伍子胥帶著公子勝就這么跑過去的,他在前面跑,楚兵在后面追,一直追到了大河,碰巧的是河邊有一艘漁船,他慌忙帶著公子勝爬上去,漁夫撐著船將他們送到河對岸。
吳越春秋就講了這個小故事,漁夫將伍子胥送到河對岸,見他饑腸轆轆心有不忍,便對他說,“你等著,我回去給你取一些飯食。
”
伍子胥等了許久未等到漁夫歸來,懷疑漁夫是去找楚兵告密,畢竟楚平王給出了幾百金來懸賞他性命,他惶恐不安,躲到了河邊的蘆葦蕩中。
漁夫回來沒看到他身影就知道他躲了起來,朝著蘆葦蕩喊了許久,伍子胥見沒危險才出來。
漁夫問他“我回去為你準備飯食,你為何懷疑我”伍子胥回答,“我命都是你救的,怎么會懷疑您老人家。”吃飽喝足后,翻遍全身,只有寶劍值錢,便打算將寶劍贈送給漁夫。
漁夫不要,“我豈是貪財之人楚王出幾百金懸賞,我都不為所動,又豈會在意這價值百金的寶劍”故事后面說伍子胥叮囑漁夫保密,漁夫說你要不相信,我便以死明志,說罷撐著船,自沉江底。
清溪是不相信這個結局,畢竟水邊生活的人,誰還能不會游泳漁夫這里死得也莫名其妙了,要知道后來伍子胥得勢后還來尋找過漁夫。這一點呂氏春秋有記載。
呂氏春秋真實性還是可以相信的,畢竟呂不韋打出了一字千金噱頭都沒人能改。
伍子胥來到了吳國,他是逃來的,自然是身無分文,唯一值錢的就是身上的寶劍,這寶劍是伍子胥的家傳寶劍,其大有來頭,叫七星龍淵劍,后來成了李淵的寶劍,為避諱李淵名字,改成了龍泉劍。龍泉劍是我國古代十大名劍之一,為誠信高潔之劍,傳聞是歐治子所鑄,這把父兄唯一留下的遺物,伍子胥當然不能隨意賣了。
可沒錢就得餓肚子,伍子胥為生存帶著公子勝以乞討為生,或許是因為有這段經歷,伍子胥也成了古代乞丐敬奉的祖師爺。
哈哈,從這里也能看出,不論是皇帝還是三教九流其實都喜歡給自己臉上貼金,都喜歡給自己找個厲害的老祖宗。
伍子胥到了吳國也不是很順利,人雖然活著,可要復仇卻不是那么容易,最重要的還是先活下來,乞討不是正事,挨餓是常態,于是伍子胥一邊帶著公子勝種地,一邊等待時機。這里提一句,公子勝這個時候也不大,伍子胥是帶著幼主逃出鄭國。
跟伍子胥心心念念想要找楚國復仇不同,公子勝念的是找鄭國報殺父之仇,公子勝長大后,兩人理念出現分歧,于是公子勝帶著奶奶回到了楚國。
伍子胥帶著公子勝種了七年地,終于在公子闔閭身上看到了機會。
這里提一下,公子闔閭的父親是諸樊,諸樊的父親壽夢有四個兒子,諸樊是長子,而壽夢最喜歡的是四兒子季札,想要將王位傳給最賢德的季札,吳國人也很擁護季札。
結果季札死活不愿意,壽夢便立了長子諸樊,諸樊很疼愛自己的四弟,壽夢死后,諸樊在守孝期間就想推季札繼承王位,季札推讓,為表決心拋棄家室跑去種地,無奈由諸樊繼承了吳王之位。
諸樊四十八歲戰死,死前留有遺命兄終弟及,由次弟繼承王位,次弟之后是三弟,三弟之后是季札,他是非要將王位傳到季札手里,以實現父親壽夢的遺愿。
哭了,這是什么兄弟情義李淵、李世民看到這里大概得羨慕哭了,這才叫兄友弟恭
諸樊二弟余祭去世,三弟余昧繼承王位,余昧去世,欲傳位給四弟季札,可季札是真淡泊名利,拒絕了,于是吳人選了余昧的兒子公子僚為吳王。
這下有人不樂意了,那就是諸樊的兒子公子闔閭,既然王位傳到兒子這一代,也應該從自己這里開始,這王位兄終弟及是為了傳到四叔手里,如今四叔不愿意接受,這王位怎么也該回到父親這一脈,怎么能傳給三叔的兒子公子僚
一句話,傳給四叔,可以。傳給其他人,我不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