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的商船揚帆起航了
李世民很得意,快秦皇漢武先邁出這一步。
至于打破坊市格局,李世民還沒打算開這個頭,不過東西市開市時間倒是可以提前兩個時辰。
延長開市時間,效果果然很顯著,光長安縣西市收上來的稅就比上個月多一成。
這效果拔群,李世民立刻會意后面宋朝未大一統為何還那般富裕了。
大唐稅收單一,商稅占比并不大,但好在大唐建國不久,皇帝大權在握,真要下定決心做什么,誰都阻攔不了,不像李世民的兒子處處受制貞觀老臣。
李世民沒有大改動,坊市制度是他和他爹最自豪的制度,別看發展到后面不合時宜,唐初這個戰亂后人口大減的年代是最好的制度。
大量人口匯聚在長安城,才能集中全國力量發展長安。
現在才貞觀六年,有的是時間改正,對了,最好弄明白后世高產糧的來源,十多億人口,光靠這片土地如何養得活
大唐才養了不到半個億,就已經很吃力。
別催了,新一期視頻來了,今日主題“士農工商”中永遠被忽視的“工”。
光幕白紙黑字中“工”字放大,其他三個字散去。
士農工商,古代四民,出自管仲管子小匡,本意是四民分業好管理,不知何時成為階級劃分。
先秦之前只有四民說法未有固態階級之分,呂不韋一商人可成為一國丞相,這是后世朝代不敢想象的,何時開始打壓商人漢朝開始。
獨尊儒術后,話語權落入儒家人手里,別看儒家有分支,相互打出狗腦子,可對維護自己利益時那是一致對外。
士農工商,光從這四個字就能看出階層之分,士為知識分子,儒家最大期望,士大夫與皇權共治天下,在宋朝實現了,士大夫拿到話柄,瘋狂打壓武人,也造成了華夏歷史罕見的軟弱王朝。
宋的一眾士大夫不樂意了,丘八如何能與士大夫掌有同樣權利,不怕重復唐朝武夫安史之亂
將農排在第二也很簡單,天下最多的就是農民,哪怕是如今的我們也是農業大國,再給幾條農民可以翻身的通道,安撫好這個最大的群體國家就穩了,這就是科舉制的目的。
工這個階層在古代是匠人,在某些朝代一度被列為下九流行業,工我們等一下再具體說,先說說排在最后的商,儒生為何將商排在最后,階層甚至低于工,其實很簡單,商人有錢。
有錢足以改變命運,跳躍原本的階級,可惜這個通道在獨尊儒術后被儒家給砍斷,商人哪怕富可敵國,不允許穿絲綢,后代不允許參加科舉,總之全方面限制這個階級,排位甚至排在存在感極低的工之后。
再說說四民中最容易被忽視的“工”,什么是工,狹義指工匠,廣義連墨家都能容納進來,可惜歷朝歷代重道輕工,從未重用過工這個階層。
光幕出現明
亮工廠,那機器不斷生產的商品,還有那一顆爆發的蘑菇云,導彈、航母等等。
這些都是工的力量,古人崇尚三皇五帝時期的小康社會,但是真讓他們回到那個時代,肯定不愿意,因為生產力低下,從錦衣玉食生活回到石器時代,無人能適應。
秦朝能夠伐六國,若跟漢武帝時期相遇,必定不及漢朝。
劉徹眉開眼笑,一拍桌子,“說得沒錯”漢武大帝就是比秦始皇強。
已經滅趙國,一步一步走上大一統的秦王政一身威嚴越發重了,他看著光幕不置可否。
道理很簡單,從挖掘出的兵馬俑就能看出秦朝廣泛使用的是青銅兵器,漢武帝開始,青銅器已經淘汰,那時百煉鋼已經出現,百煉鋼鑄造的漢刀成為主戰兵器。
毫無疑問,這種兵器對于匈奴的青銅武器造成降維打擊,衛青、霍去病打得匈奴毫無反手之力,一部分得益于武器之利。
我們都知道一種新工藝出現,最初產量都很少,哪怕是漢武帝傾盡文景遺產也不可能為每一位士兵裝備上。
但是我們可以,工業化的現代,一個小小的加工廠加工一個月就能暴打一個帝國上百年產量,這就是工業化的威力。
光幕上,那一把把吹可斷發的菜刀從生產線上下來,看得不少人惋惜,這種好鋼用在菜刀上暴殄天物
李世民看得眼饞,他大唐百煉鋼的參量也少,陌刀數量一直上不去,這樣的好鋼要是到他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