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匡胤處理完叛逆的弟弟,迅速整合國內情況,兒子該提拔提拔。
以前覺得提拔兒子會重蹈李唐亂象,李家父子相爭還少嗎
現在嘛,都去t的,扶持兒子上位好歹肉還爛在自家鍋里,沒便宜了別人。
本來扶持弟弟,不給他兵權覺得不會出婁子,結果有野心什么都擋不住,該政變還是會政變。
一群書不知道讀到哪里的文人,節操都讀沒了,老二上位不僅不訓斥還腆著臉給老二修補。
一群王八崽子,連老子的兒子都保不住,要他們有何用
趙匡胤看朝中文臣分外不順眼,跟老二走得近的全被他貶出京。
牽涉過深的他也不殺,全發配到前線去,他要看看他大宋文人有多少人有風骨。
什么文人高高在上,武將低于谷底,他也是馬上皇帝,這些文人休想爬到他頭頂上作威作福。
天音降世才不到十年,大宋一改往日頹廢,全國上下都在堅持不花錢買平安,不讓后世笑話。
他們不想后世提起他們只稱大慫,沒人愿意忍受這般羞辱。
皇帝想要存錢贖回燕云十六州是不是,大家捐,你一文我一文,湊起來也是一筆不小數目。
得知民間在湊錢,趙匡胤不由熱淚盈眶,這就是他的子民,他大宋是建立在唐尸骨上,不說比唐朝盛,但也不能比大唐弱太多。
老二糟踐的鍋不能讓他背。
“這筆錢還回去,亂世走來大家都不容易。”
趙匡胤吸了吸鼻子,然后將存的錢一塊拿出來,“這筆錢用來開發南邊,我大宋未來能讓南邊成為富庶之地,現在也可以。”
趙匡胤只會打仗不懂賺錢,不過沒關系,老二曾經干過的拿出來照搬。
不得不夸一句老二在治理民生上有一手,就是打仗上太拉跨。
五年時間過去,新建的大宋煥發了不一樣的生機,趙匡胤含笑逝去,離去前攔著兒子囑咐,“萬萬不要弱了我大宋兵力,兵馬強壯才能抵擋敵人,否則再富也只是一塊任人宰割的肥肉。”
繼任皇帝點頭,將這句話牢記心中。
我大宋不能比前朝弱,不能被人恥笑軟骨頭的大慫。
或許是被周圍國家欺壓,或許是矯枉過正,大宋民風十分彪悍,讀書人也是腰掛長劍。
不會武的讀書人到地方任職,連帶頭搶水都搶不過隔壁縣。
或許因為天音預知的未來太過羞辱,哪怕天音消失了很久,哪怕后人開始懷疑天音是否真的存在過,還是大宋集體的臆想,都不能改變大宋可在骨子里的尚武之風。
三代潛心經營后,大宋富裕起來,開始磨刀霍霍準備收回故土。
已經被中原腐化的契丹兵力早不如以往,可還是覬覦繁華的南朝。
兩方摩擦一觸即發,很快燃起了轟轟烈烈的大戰。
只是這一場大戰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大宋是潛心修煉武功,敵人很強大,再茍一茍。
遼國傻眼了,不是說大宋很弱,皇帝是軟骨頭,派兵往邊境一站,大宋就會送糧送錢送女人嗎
怎么跟說好的不一樣
一炮就將人轟炸上天了
大宋軍隊也震驚,“我們都這么強了嗎”
這火藥極速不是說缺點很多,沒什么大用處嗎
等反應過來火藥的厲害,大宋上下眼睛一亮,開始反攻。
遇見城墻來一炮,遇見高山來一炮。